时间:2017-9-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每个人可能都有过来不及喝水吃饭的时候,比如连续门诊、手术或者做内镜……低血糖晕过去怎么办?这可是会出大事的。所以,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喝饮料啊。

医生还有个安全、高效、随手可得的「神器」——葡萄糖注射液。有俗话说,「没喝过葡萄糖的大夫不是好大夫」。

丁香园编辑小声说:塑胶包装普及后,葡萄糖注射液好像不如原来的玻璃瓶装的好喝了……

回想一下原来学的营养学。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提供人体必备的能量,所以喝葡萄糖似乎没有问题。

不过,好像哪里不太对——

我们喝了多少糖?

我经常科普一个观点:考虑到实际的食用量,糖对健康的危害更甚于反式脂肪——尤其是饮料,许多饮料一瓶之中的含糖量,就接近或者超过推荐的限制标准。

我们常「喝」的葡萄糖注射液,一般是5%~10%的葡萄糖,和常见的饮料差不多:

糖不就是标签上的碳水化合物么?这些饮料的糖含量大约都在10%左右。左边可乐中的糖,才占每天参考摄入量的9%,而右边的冰红茶,更只有每天的3%——喝30份才够一天的能量吗?

先给出答案:

首先,左边可乐标签中的26.5克是指「一份」(毫升)中的量,这一瓶是「2份」,总的含糖量是53克,而右边的9.7克是指毫升中的含量,一瓶(毫升)中的总含糖量是48.5克;

其次,这个标注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在计算「营养素参考值」的时候,是把糖作为碳水化合物,用后者的推荐摄入量(NRV按照每天g碳水化合物计算)作为基准。

回想一下原来生物化学的课本——

糖、糖类和碳水化合物

糖、糖类和碳水化合物,连很多医生都分不清。

糖: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甘蔗、甜菜、玉米、小麦等粮食中提取或者制取的甜的物质称为「糖」。在化学上,人们把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的醛和酮命名为「糖」。

这三个概念所涵盖的物质,有交叉,但并不完全相同。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指碳、氢、和氧这三种元素组成的营养物质。一般而言,它们中的氢和氧的比例是2:1,跟水相同,历史上人们曾经认为它们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后来,科学家发现这些物质中氢和氧的状态跟水完全无关,「碳水化合物」这个说法并不合理。此外,有一些符合这种组成规律的物质并不是这类营养物质,而有一些此类营养物质并不符合这种组成规律。

糖类:

因为「碳水化合物」这个命名所表达的意思并不符合科学事实,科学家们试图用一个更合理的名称来代替它。从化学上看,这一类的营养物质是单糖以及单糖缩合而成的,所以把他们叫做「糖类」。在中国的教科书中,「碳水化合物」就被「糖类」所取代了。

不过,在食品营养行业(包括监管机构的官方文件中),还依然沿用「碳水化合物」这个说法。而「糖类」,很多时候被混同于「糖」。

叫什么只是一种约定俗成,而它所表示的含义才是根本。不管是叫「糖类」还是「碳水化合物」,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

不同碳水化合物,影响差之天远

碳水化合物主要有以下这些:

糖:英文标签中用「sugar」表示。它们包括单个的「多羟基醛和酮」分子(即「单糖」),以及两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二糖」。

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是最常见的单糖,而蔗糖、乳糖和麦芽糖是最常见的二糖。而蜂蜜、红糖、冰糖、饴糖、高果糖浆、玉米糖浆、大米糖浆等,则是不同来源的单糖和二糖的商品状态。

在消化道内,二糖分子可以快速水解成为单糖,它们可以快速吸收进入血液。不同的单糖对健康的影响不同,比如葡萄糖会增加血糖含量,是糖尿病人的大敌,果糖会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所以,WHO推荐每天摄入的添加糖供能不超过总热量的10%(最好是低到5%)。对于大多数人,10%的供能大约相当于50克糖。而前面的可乐和冰红茶,一瓶中的含量分别是53和48.5克。

我们喝一袋葡萄糖,也差不多是类似的水平。

淀粉:淀粉是葡萄糖缩合链接而成的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葡萄糖之后吸收。因为消化需要时间,所以淀粉的对于血糖的影响不象单糖和二糖那么大。淀粉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形态,是人体日常消耗的热量的重要来源。

糊精:糖浆是把淀粉水解到单糖和二糖为主的小分子混合物,而糊精也是把淀粉进行水解,但不那么充分,产物分子比较大的产物,相当于「淀粉片段」。在食品中,有的叫做「麦芽糊精」,有的叫做「淀粉糊精」。它们在消化道内最终也分解成葡萄糖,其消化速度比糖慢、比淀粉快,对于血糖的影响也介于二者之间。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单糖分子(不仅仅是葡萄糖)缩合链接而成的大分子,其根本特征就是不会被人体的消化系统分解。根据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它们被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吸水性好,饱腹感强,但不提供热量,对于减肥和解决便秘有一定帮助。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健康的好处比较多,比如到了大肠可能成为益生菌的食物,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对于食物精细的现代人,多数人的膳食纤维摄入量都达不到推荐的摄入量。

寡聚糖:寡聚糖相当于小分子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有时候也被称为「多糖」。很多寡聚糖在体内能够选择性地被益生菌利用,有利于体内肠道菌的健康。这样的寡聚糖,被称为「益生元」。

别被糖坑了!

在食品标签中,以上所有的物质都被作为「碳水化合物」来标注。

根据膳食指南的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是克。这,就是前面的可乐标签中,把半瓶当作一份,从而得出其中的糖只占「碳水化合物每日推荐量的9%」的根据。而冰红茶,则是以毫升为基准,从而到的3%的营养素参考值。

而实际上,这个「克」的碳水化合物推荐量,应该主要由淀粉和膳食纤维来组成。当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的时候,把这个克作为基准来计算,极其不合理。

对我们来说,只能自己练就一双慧眼,不仅要看营养标签中的「碳水化合物」总量,更要看配料表中碳水化合物到底是哪一种——如果是前面列出来的各种糖,就应该尽量少喝了。

至于葡萄糖注射液——这么纯的葡萄糖,同样少碰为好。

丁香园(ng)想对各位朋友说,该吃饭的时候,还是要好好吃饭啊!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投稿!

责任编辑:刘冬宸

图片来源:网络/作者提供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ソ鐨勫尰闄㈡槸鍝
澶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