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金龟把水口

万寿果

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是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莲麻村,早在远古时代便有人类居住于此,历史悠久,根脉深远。自古以来村里就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神奇传说。这些传说让人们了解莲麻村不为人知的一面,是莲麻村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传说一:白米石山传说

  据古书记载和村民的复述,瑶族中的过山瑶,曾经是莲麻村的原住民。他们曾经居住在莲麻村的最高峰——曹瑶顶,也叫白米石山,山腰处至今还有瑶寨的遗址。关于瑶寨和白米石山的传说,莲麻村祖祖辈辈流传至今。   传说在曹瑶顶上有八块白色巨石,这八块白色巨石是由白银化成的。但村里老人说,那里如今已被茂密的野草所覆盖,难以开路找寻它们的踪迹了。   那么,白银化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相传很早以前,汉家人和瑶家人和谐友好地世代生活在莲麻地界,汉家人在山间谷地坝子里养畜耕地,以农耕为生,瑶家人在山腰间采果狩猎,以采猎为业。汉瑶两家互相帮助,互换粮肉,邻里守望,和谐共处。慢慢地,一个“上三千,下八万”的传言在远近越传越广,说是曹瑶顶这个瑶家人部落非同小可,大有来头,他们是古盘瑶国被南汉灭掉以后逃难避祸于此的盘瑶皇裔,秘密珍藏着准备日后复国的盘瑶国财宝。所谓“上三千”,就是瑶家人把整整三千两白银装在三只瓦缸里秘藏于白米石山山顶的某处;所谓“下八万”,就是还有八万两白银分装在八副石棺中深埋在白米石山内一个隐秘的地方。   这引起了在粤北山区中作恶多端的一支匪帮的垂涎觊觎。他们多次过来打探,意图劫掠瑶寨。每次一听到土匪要来劫寨夺宝的消息,坝子里的汉家人就会马上想方设法通报山上的瑶家人,又与土匪巧妙周旋应对,故意指给土匪歧途错径,搞得土匪们几次行劫都无功而返。土匪们因此恼羞成怒,趁一次瑶寨头人到孔(巩)门趁圩时绑走了他的小儿子,结果被一位姓潘的汉家老翁趁土匪不备机智勇敢地救出了孩子并送回了瑶寨。   有一天,潘老翁上山采茶,忽然看见通往瑶寨的路上,有一棵树上挂着一双足足有两尺长的大草鞋,这是土匪探子留下的指路标记。老翁连忙跑上山,告诉了头人这个消息。第二天,一百多个土匪摸上瑶寨,却发现早已人去寨空。原来,得到潘老翁的及时通报后,瑶寨头人率领全寨老少趁天黑连夜迁走了。土匪们翻箱倒柜,搜遍了全寨上下远近,哪里还有银子的一点踪影,他们气得一把火烧了寨子。   此事过去没几天,潘老翁又背着背篓上山采茶。正在山林穿行时,忽然一只全身雪白的老母鸡出现在他眼前,“咕咕”叫着似乎示意老翁跟着它走。老翁好奇地跟着老母鸡,走着走着,老母鸡蓦地凭空消失了。在老母鸡消失不见的地方,赫然有一个小洞呈现在老翁眼前。老翁赶紧找来一根木棍循洞挖掘,约莫挖了一米多深,土中出现了三只瓦缸。老翁惊奇地打开瓦盖,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三只瓦缸,一缸一千两,三缸正好是三千两白银。   后来,这事传遍了远近,很多人成群结队,蜂拥而至白米石山上找剩下的八万两白银,但多少世、多少代过去了,却无一不是两手空空,悻悻而返。人们说,只有像潘老翁那样多积德多做好事善事,才能得到一匹白马带路,找到剩下的八万两白银宝藏。   打家劫寨的土匪后来被官府剿灭了,匪首也被曝尸于市。没有人知道瑶寨人迁去哪里了,白米石山的瑶家人从此再无消息。潘老翁则继续本本分分地过着朴实的农家生活,活到了一百二十多岁。潘老翁的后代们也一直幸福地生活在莲麻村。至于那八万两白银宝藏,已经化成了八块白米石,永远留在了曹瑶山的山顶上,守护着莲麻村村民的生活。

传说二:三水传说

  现年59岁的黄权保是法全一脉的子孙,法全是从新丰县小镇茶岭围迁到莲麻村三水(今三一、三二社)。刚迁到三水的时候,三水已是有主之地,地主分别是廖姓道士和万姓和尚。为了在三水安乐地生活,法全提议与廖姓道士、万姓和尚结拜为异姓兄弟,并建立了黄廖万祠堂(已毁)。黄氏从此繁荣昌盛。据黄权保说,黄氏最鼎盛时曾有人口多人,如今只有一半左右。究其原因,黄权保竟说是廖姓道士和万姓和尚的矛盾激化,改变了原来的地理环境,破坏了风水所致。   黄权保说,三水原叫三合水,顾名思义是三条河流(西坑河、打古岌河、绿角水河)汇在一处的意思。本来,三水的汇合处是在廖姓道士家门口不远处,如今汇合处竟往下游移动了米左右。这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办到啊?   黄权保却说,廖姓道士和万姓和尚一分钱都没有花,因为他们用的是法力。为了让廖姓道士不好过,万姓和尚用了九个法鼎将原本弯弯曲曲的打古岌河改成了直道,水流直冲合水之处,此法名曰“水破天心”,久而久之廖姓道士必定衰败。但是,廖姓道士也有其应对之法,他用法器铁犁生生将西坑河和打古岌河之间的一条山脉拦腰犁断,导致打古岌河改道并提前和西坑河汇合。这样,三合水就变成了二合水了。廖姓道士和万姓和尚的争斗久久不止,作为老大的黄氏也无法调停。最后,廖姓道士不想再斗下去,主动搬走了。万姓和尚没有后代,也就消亡了。

传说三:金龟把水口传说

  龟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神秘而蕴藏着丰富内涵的动物,被视为吉祥和长寿的象征。莲麻村中一社的潘伯说:“在黄沙坑社水口那里,有一块金龟石,龟头、龟背、龟脚都有,形态十分生猛,就在高大的中华锥树的旁边。”关于金龟把水口的传说也被村里的祖祖辈辈流传了下来。   在黄沙坑河的章马颈(地名)出水口左侧山顶,有一村民修建一坟,人称倒装渔狗(捉鱼的渔具),村里的风水佬总觉得此山坟的地不够理想。一天,有一村民去修山坟,修了大半天甚觉乏累,便在黄沙坑庙河径休息。在河径路上吸着烟慢行时,他突然看见河水里有一大石似龟,大喜,回家后逢人便提及,村里的风水佬称之为金龟。对于金龟的来历,风水佬说,很久以前黄沙坑庙河径有一个水魔怪物,它既吞食水生动物,也爱残杀野兽珍禽,许多动物为避难纷纷远走他乡。从此,山上的植物虫害成灾,山也秃了,水流少了。   一天,有龟前往龙宫向龙王告状,龙王听后拍案大呼道:“大胆妖魔,竟敢如此作恶多端。”随即便委派一名龟将前往镇守。这龟将受命后,日夜兼程来到这黄沙坑庙河水口把守。怪物得知来了位铁面无私、威武无敌的龟将,就再也不敢滥杀无辜了,逃难他乡的野兽飞禽又返回来安居,山上的林木逐渐茂盛起来了,水流量也逐渐增加。所以人们说黄沙坑金龟把水口是风水宝地,并一直盛传至今。

传说四:万寿果传说

  在莲麻村的黄沙坑社客家围光裕第旁有一棵万寿果树,亦称拐枣树。这种树较为罕见,结的果实像一簇簇挂在树枝上的盘姜。“果实未熟的时候,有点苦涩,成熟后,落过霜后就变甜了。仔细观其果形又似佛教‘卐’字符。”黄沙坑社黄社长说。除了果实外形的缘故,万寿果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话说,当年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与何仙姑五位仙人结伴下界云游,见番禺背面山地青山拢翠、鸟语花香,又有蒸腾龙脉热汤冬日鼎沸,真是一个冬暖夏凉的仙界蓬莱。于是五仙一时兴起,各自运起神通,一夜间造好了一座流溪城,也就是今天的从化。造城事毕,五仙商量下一个去处,铁拐李蓦地想起下界时老寿星托付的一件事。老寿星说:“老铁啊,老夫听说番禺北面群山中有一种鲜果味比蟠桃,状若佛手,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你这次下界,能不能帮老夫找找啊?老夫也好传与众仙令他们长生,布与大众让他们长寿,也不枉我担了这老寿星的浮名。”铁拐李素来敬重寿老,又多承他传了许多长生不老的秘方,断没有推托的理由,便痛快地应承下来。想到这茬事儿,铁拐李便转向四仙道:“您四位还是按原计划到南海巡玩,老铁我还要北上还寿老一个人情。”于是四仙就此别过铁拐李径直向南海云游了。   话说铁拐李此时却犯了难:想这仙果只听老寿星这么一说,可谁也没见过,上哪去找啊?不如把土地佬叫出来问问吧。且说这土地神也是天庭玉帝封的一路神仙,专司一地的草卉走兽、林木矿土、山川地脉、河湖溪江,所以是各自负责之地的土皇帝,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点事儿可是没人比他更“门儿清”的了。想到此,铁拐李当下顿铁杖唤出这新城地界土地神。应声钻出的土地听后抚须呵呵一笑说:“这事儿老夫倒也隐约听说过,只是这仙果生长的确切地方老夫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老夫在地下尝这仙姑玉梳梳出的流溪河河水倒是有丝丝的仙味,想必你老逆着河找定能找寻得到。”铁拐李一想也是有道理,于是谢过土地即刻溯河一路细细北寻而来。   无奈铁拐李寻完了五指山,找遍了插花岭,察遍马鞍山,又观尽摩天顶,却没有仙果的一点影子。眼看都到了流溪河河水的尽处桂峰山,也只有满山的桂树和李树随风起伏招摇。铁拐李无奈叹道:“看来这次怕是要辜负寿老的托付了!”他升起云头正待追四仙南去,忽然看见在西北方向有缕缕袅娜的仙气自山岭若隐若现地升腾。再定睛一看,原来正北方向还有一条溪流汇入流溪河,只是涓流细小隐入竹荫,来时没有发现。铁拐李心头大喜,按转云头向北疾飞而去。   铁拐李飞过了似“吕”字上口的那片口字形平畴,就见了隐约仙气袅腾的山群,循溪蜿蜒过去,蒸腾仙气愈见清晰!当下老铁捺下飞龙,降于这片仙气蒸腾之地。但见这地儿又是一派洞天景象:四面青岭环拥,中起一片平坝,两条溪水欢歌畅流,坝上繁花簇锦、生机一片,倒是多生莲麻树,但浓郁的仙气却是从坝上另一片阔叶林升起。铁拐李兴奋异常,跺脚戳杖:“好地方啊好地方!怎不见此方土地?土地快出来见我!”随声自土中忙不迭地钻出这土地老翁,后面跟着一群闻声看热闹的黑猴。土地忙上前赔笑:“呵呵,原来是铁老仙驾临敝地,失敬失敬!不知大仙所为何来啊?”“快来带我见这紫气升腾的仙物!”两人便来到一片林下,猴群叽叽喳喳嬉闹,一路簇拥。“大仙看到的就是这树,老夫也不知其名,只知它每年春天开花,秋天结果,说果不像果,倒像佛手果一般奇形异状,大仙请看。”说着土地摘下一颗,铁拐李凑近一看,但见此果弯转盘桓,似姜非姜,又像一个长成参样的胖娃,淘气地攀附悬援于枝上。皮黄褐,头又生小果,外貌着实奇特,闻之一股异香扑鼻,是从未闻过的味道。   铁拐李闻之,顿觉神清气爽了许多,“嗯,确实是个奇物,只不知可食否?”旁边小猴七嘴八舌聒噪:“大仙快吃快吃,味道好着呢!”铁拐李还是犹豫,后面缓步踱出一只白眉白须的老猴:“大仙但吃无妨,老猴我吃这果五百年了,你看我还不是壮健得很?”土地连忙附声道:“这是老猴王,我转到此地司职他就在这儿了,如今他都五百岁了,想必是这果儿的功劳。”铁拐李将信将疑地咬了一口,但觉清甜带涩,纯香有津,甚是可口,不觉一颗接一颗,转眼吃了有一筐。旁边土地忙劝阻:“大仙莫太贪吃,吃多了可会醉人的,此果还没有名字,还请大仙赐个名吧。”铁拐李吃得正兴起,闻言不情愿地停住,“看他似姜悬树,难不成叫它生姜果不成?”“不雅不雅”,土地哂笑。“这可难住我老李了。”转眼看到老猴王,铁拐李道:“哈哈!这果都能让猴子长寿,老寿星让我找的仙果肯定就是它了,人仙增寿,实是万福,看它长得多像个佛家‘卐’的字符,不如就叫它万寿果吧!”“好名,好名!”土地、猴王和小猴们一片欢腾。万寿果的名字就是因此传说而来。

来源:从化新闻社编辑:八卦君(







































娌荤枟鐧界櫆椋庝腑鑽柟
娌荤櫧鐧滈鏂规硶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