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花都人,你知道花都为什么叫花都吗?新华、花山、赤坭、梯面……这些名字又是怎么来的,你又了解吗?这些地名背后有什么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花都
花都,曾名花县,建县前,因境之北有群山丘,层峦起伏。历代为番(禺)、清(远)、从(化)“三不治”之地,历久军驻靡常,强梁啸聚。清顺治四年(年),练复宁、吴万雄自循州率众人踞盘古王山,沿用增城县绿林“花山墩”之名,设老寨于盘古峒(今梯面联民),自号“花山寨”。其分寨遍布遍布于高百丈、车头墩、上下曹洞等山隘丛岭,依险凭陵,对抗官府。清政府虽屡次派兵剿抚,花山寨仍时起时伏。此地群山丘陵,遂被统称“花山”。
清康熙二十四年(年)诏可建治,广东巡抚李士祯率众知县莅花山南麓之平岭视察,以此处三面环山、西南开阔,堪作县城。因地处花山,拟以“花”字为县名,同年十二月十八日(年1月12日),旨准定名为“花县”,故名。
年4月,花县划为广东省广州市属县。年6月18日,国务院民政部批复撤销花县建市,因避免县与市通名重复,并寓意繁花似锦、欣欣向荣、建成现代化大都市的决心和愿望,取名花都市。年5月21日花都市撤市设区,并入广州市,改花都区。新华
新华镇,(今新华街),年建新民埠,年被日军炸毁,年三华村人在原新民埠东北建立新的市场,寓为新的三华扩市之意,取名新华市。解放后,年为花县第三区,年为新华镇(乡级镇),年为新华人民公社,原新华镇并入。年原新华镇为区级镇,归花县直辖。年新华公社改称新华区公所,年区镇合并称新华镇。年5月28日,撤销新华镇,设置新华街道办事处。花山
花山镇,从清康熙二十五年(年)花县始建起,县城一直设在花山镇,年迁往新华镇。年花山镇为花县一区,年分为花城、两龙、坪山三个乡,年合并为花城、坪山两个大乡,同年10月以两乡合并,各取一字得名为花山公社,年改称花山区,年撤区为花山镇。炭步
炭步镇,相传在南宋期间,北方居民南迁此地,以烧炭为生,在河边堆放木炭成了外运的码头,俗称步头,故名炭步。清康熙二十五年(年)花县建治,炭步由南海县划归花县。年与赤坭合并为花县第五区,年与赤坭分离仍称五区,年称炭步公社,年改为区,年撤区改为镇。赤坭
赤坭镇,因政府驻赤坭圩得名。赤坭圩原名巴由圩,清道光年间迁至剑岭附近,因圩附近岗丘风化层土壤为赤红壤,以泥土赤红之意得名。清咸丰五年(年)称联平局,民国元年(年)与炭步合并为花县第五区,建国初与炭步合称西区,年为巴江人民公社,年为赤坭人民公社,年改为赤坭区,年撤区建镇。梯面
梯面镇,清道光十一年(年)筑有多级石梯路,俗称“百步梯”。因地处百步梯上面,故名。清康熙二十五年(年)前,梯面分属清远、从化和番禺县,民国期间为梯面乡,年属花县第一区管辖,年属花山人民公社,年为花县百步梯综合林场,年复归花县为梯面区公所,年撤区改镇。狮岭 狮岭镇,因政府驻地在狮岭圩,狮岭圩位于狮岭山下,故名。年属花县第四区,年成立狮岭公社,年称狮岭区,年改称狮岭镇。 芙蓉 芙蓉镇(已并入狮岭镇),因镇内有芙蓉嶂山得名。年为芙蓉嶂综合林场,将花山公社的新扬、旗新、集贤、芙蓉嶂等大队并入,林场面积扩大,后改为芙蓉嶂人民公社、芙蓉嶂区,年撤区建镇,年2月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广州市花都区芙蓉镇,并入狮岭镇。花东 花东镇,因位于花县之东,故名。建国初称花县第二区,年成立花东人民公社,年改称花东区,年称花东镇。北兴 北兴镇(已并入花东镇),因位于番禺之最北,南邻兴仁乡,并取兴盛之意得名。年原兴仁、北兴、石角、联安均划归花县第二区管辖,年属花东公社,年称北兴区,年为北兴镇。年2月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广州市花都区北兴镇,并入花东镇。雅瑶 雅瑶镇(今新雅街),原为白云区辖镇。在广州市白云区西北端。驻地昔时苏、谭两姓迁此,以烧瓦为业,村名瓦窑,后取方言谐音雅称雅瑶,镇以驻地名。原属番禺县,年设雅瑶农场,年并入广州市郊区。年撤区建镇时,设立管理区,年9月划归花都区管辖。年撤销雅瑶镇,设立新雅街道。花城 花城街,是花都区年1月挂牌成立的一个街道,由原新华街道及原狮岭镇分拆而来。花城街位于中轴线核心区域,未来中轴线规划将突出“花海”主题,建成一个以水为脉,以花为心,多层次立体的城市花谷,花城街承载着改善城市面貌,加快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任,故名花城。秀全秀全街,是花都区年1月挂牌成立的一个街道,由原新华街道分拆而来,因辖区内有洪秀全故居,故名秀全街道。 来源:《花都市地名志》、网络推广 这里是花都早晨,谢谢你的阅读!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