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最近,全国多数地区的公务员考试已落下帷幕,半个多月之后,又是一年一度的考研大战来临。近年考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情况随着报考人数的逐年递增(个别年份甚至激增),对于明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考研究生,都将面临巨大的竞争。究竟哪一条路才是适合自己的选项?这可能已经是比考大学还要重要的问题。我们今年出版了黄灯《我的二本学生》,黄灯老师在广州某二本院校任教十余年,对多达数千位学生都有长期观察,乃至跟踪走访,书里还有近名学生现身说法,黄灯以此向读者描摹了一群年轻人的生活剪影、磨砺与辛酸。我们今天就从中选取了几位参加考研、考公务员的二本学生,他们或她们的经历,对当下正奋战在考研、考公务员的同学们或许会是一面镜子——《我的二本学生》作者黄灯课间休息和学生在一起辛追:连战三年,拒绝调剂,目标复旦冉辛追自从确定考研的目标后,事实上就只能将龙洞作为人生过渡期的暂居之处。尽管他对于广州的城中村有着特别的喜爱,迷恋这儿热气腾腾的生活和随意斑斓的树影,甚至跑遍了除龙洞以外的石牌、客村、南亭、北亭、小洲等村庄,但他知道,龙洞对他而言,更多意味着一种青春和成长的记忆。辛追年出生于甘肃平凉泾川县妇幼保健站,是劳经系少有的外省学生。爸爸在邮局上班,先后在平凉、酒泉任职,一直做到邮局的一把手。从记事起,辛追就直观地感受着邮局的裂变。他模模糊糊拥有邮局送信的印象,但到他上初中,他能更明确感知邮局的业务已获得了很大的扩展,除了中国邮政这一块还承担传统邮政系统的功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EMS,早已在金融和物流方面,介入了社会竞争。他无法说清爸爸早年在邮局工作的情景,但他知道,一家的主要经济支撑,来自爸爸职业的供给。妈妈很早以前在泾川县棉纺厂上班,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企的改革,最后成为下岗工人。父母的婚姻,带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浓厚的单位特色,拿不高的工资,住单位的房子,历经了从公用厨房的筒子间,到独立厨卫套间的过程。父母极为重视辛追的教育,在辛追的家族里,和他同龄的孩子,上大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和他同龄的大伯家儿子,甚至念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博士,还有在中国矿业大学读书的。相比别的孩子,辛追自小就显露出对阅读的特别兴趣,在辛追的印象中,整个家族特别期待他上大学,尤其是妈妈,在他很小时,就一次次鼓励他考北大,“北大好啊,你到北大去,妈妈就来北大看你呀”。从会认字起,父母见他特别热爱读书,很早就为他订阅了很多报刊。“他们当时给我订了一些很好的杂志,反正都很贵。我还记得《米老鼠》,一本漫画,我挺喜欢的,定价七块八;而当时,我们那儿,一顿饭才一块八,小碗面才一块六。”显然,相比来自农村的学生,辛追良好的家境以及父母的开明态度,为他童年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也正是童年相对完美的呵护,辛追进入大学后,独立思考的优势显露出来。相比周围更多进入大学就失去目标的同学,他尽管无法预测以后从事的职业,但却一直知道自己的需要。年下半年,我恰好教他们班的《大学语文》,在课间,辛追曾多次咨询我,从人力资源管理跨到文艺学,到底有无成功的可能?我见多了头脑发热的学生,留意到专业跨度太大鲜有成功的案例,对他的选择尽管没有明确反对,但也没有拼命鼓励。没有想到,大学毕业,他压根就没有加入找工作的队伍。北方孩子更热衷考研的事实,再一次在他身上得到验证。更没有想到,辛追父母对孩子的决定,全力支持,仿佛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个考研的机会。从年到年,整整三年,他住在龙洞,先后辗转了四个住处,父母给他每个月提供三千元的生活费,“扣掉房租,还有两千多元,在龙洞,我的生活足够好”。他喜欢龙洞的市井气息,喜欢龙洞的生生不息。他对龙洞的房源了如指掌,他知道房源广告中,姓樊的业主肯定是龙洞本地人,他们都很好打交道;他知道隐秘旮旯的无窗黑房子,价格不到三百元。在备考的两年中,龙洞城中村,始终有一盏灯陪伴他的身影。辛追参加过三次研究生考试,他不接受调剂,目标是复旦大学。最后一次考试,多名考生中,仅招十几人,其中有8名来自保送,他考了多分,位列第二,和第一名相差四分,尽管第一学历不是名校,但他的实力,还是获得了足够的竞争力,终于成为复旦的一员。在龙洞居留的年轻人中,辛追因为他的执念和坚持后的成功,成了“龙洞的传奇”。我想起他曾向我描述的一幕,和爷爷放羊时,老人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诗情,要教孙子古诗的平仄。在龙洞喧嚣的氛围中,这个西北老人关于诗歌的梦想,通过一个年轻人的两年努力,终于获得了延续。芳坤:考研要做持久战进到大学,芳坤从未为学习发愁,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因为办事麻利,一直在系办兼职。大三时,她开始思考毕业的去向,开始严肃地对待学习,准备考研。但在考研的目标上,她又舍不得离开广州,她喜欢中大,也喜欢暨大。上一届师兄何建建非中大不考的决心,对下一届影响极大,更多想考研的孩子,受到何建建孤注一掷勇气的鼓动,铁了心要考中大,想通过考研实现名校的梦想,但何建建以超过的高分,进入面试遗憾失败的结局,让他们多了一层担忧和害怕。名校考研对第一学历的看重,成为学生中隐秘流传的魔咒,在孤注一掷的勇气和明知失败的结果中,芳坤理智地选择了暨南大学作为目标。她第一次意识到,高考没有进入一本院校,没有进入、等高校,早已给她未来的选择,设置了重重的障碍。这些事实在高考的时候没有人告诉她,一些孩子放弃内地偏远处排名靠前的大学,进入广州这所以金融专业为主的院校,如果他们想以此为起点,进一步考研深造,南方的这座都市,事实上并没有给他们提供额外的方便。从年开始,芳坤着手考研,接受高考以后最为艰难的考试。在她身边,从大二、大三开始,并不清晰的就业前景,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考研队伍。考研结束,等待成绩的日子,给她带来的不是释放,而是另一重更为真实的迷茫,“好像一下子失去了一个重要目标,感觉被掏空了,知道有很多事情要做,却无从下手,感觉很迷茫,不知道往哪里走。找工作,简历拼不过人家;考完等结果,又不能对可能到来的面试不准备,什么都比别人慢了一拍”。芳坤的宿舍中,找到工作的舍友很少,外出实习的,主要是帮助单位运营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