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黄埔公共观察(hpggguancha) 经过近两年的反复酝酿,社会各界期待已久的新黄埔区终于迎来历史性的一刻。今天的信息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新黄埔区将于明天(9月1日)正式挂牌。黄埔君了解到,新黄埔区政府门前的石碑以及相关牌匾已经制作好,就等明天掀开“红盖头”的那一刻。 8月29日上午,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会议表决通过了《黄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草案)》,会议将选举产生1名黄埔区区长,6名副区长。1名黄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6名副主任和20名常务委员。会议还将选举产生黄埔区人民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记者从会上获悉,随着区政府主要领导的任命,新黄埔区计划于9月1日正式挂牌,迎接它的历史使命。 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萝岗区和原黄埔区,设立新的黄埔区。新黄埔区位于广州东南部珠江北岸(入海口),东临东莞、增城,南接番禺,西邻天河、白云,北靠从化,处于珠三角核心地域。行政面积.17平方公里,下辖14街1镇,常住人口88.01万人。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在全市排名第二;进出口总额亿美元,约占全市的1/3。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黄埔区行政范围内,是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增长极、科技创新引擎、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区。经过30年发展,广州开发区综合实力始终在全国开发区中排名前三,拥有规模以上企业家,34家上市企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世界强企业投资项目个,全国首批中欧、中以合作试点区;集聚了32名两院院士、50名“千人计划”人才,成为全市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为打造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区划调整后,广州开发区与黄埔区实行经济功能区与行政管理区分设机构的管理体制,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广州开发区侧重辖区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经济建设,黄埔区侧重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民生社会事务。通过两区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促进,将为广州市东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活力。 1广州最有特色的“五地”黄埔区自古以来是华南门户,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最有特色的“五地”缩影——拥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南海神庙,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黄埔军校,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开发区,岭南文化中心地——横沙书香街、玉岩书院,岭南先秦文化考古地——科学城和新黄埔中心区的地下文物埋藏极其丰富多样,尤其在青铜文明时代一段,拥有着广州市其他区所没有的优势。 黄埔区辖内拥有着一千余年的文物古迹,座落着素称广州“东肺”的天鹿湖森林公园,拥有羊城新八景之一的科城锦绣,聚集众多跨国企业,具备优良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古韵新风并存的黄埔区,正以“宜业、宜居、宜游”的崭新面貌融通世界。 2黄埔是怎么来的?黄埔的有关记载最早可追朔至唐代。在唐朝韩愈所撰《南海神庙碑》中提到,南海神庙的位置在“广州治东南海道80里,扶胥之口,黄木之湾外”。一般认为,这里的“黄木湾”指的是当时南海神庙前的港湾,而“扶胥”指的是扶胥镇,即现在的黄埔区庙头社区。由于乡音的关系,把木字的重唇辅音“莫”(M),转读为轻唇辅音“颇”(B),久而久之,“黄木”遂转成“黄埔”。 另有一说,黄埔的由来,和海珠区琶洲街的黄埔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专家考证,黄埔村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南宋时代“黄木湾”南岸有一自然村一直以“凤浦”为名,到了清朝,众多外国商人来到这里,因口音差异称作“Wanpooh”,久而久之,凤浦就成了黄埔。不过,作为行政区,黄埔区与黄埔村并没有地域上的承接关系。 早在隋唐时期,黄埔港湾(即黄埔古港)就已经是各国商船进出广州的外港停泊地。到清朝,广州设置粤海关,曾在今海珠黄埔村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挂号口,向外国商船征收关税。鸦片战争后,粤海关黄埔挂号口迁至长洲岛,但仍沿用“黄埔”之名。这时黄埔似专指长洲镇及其附近而言。后来外人修理船舶业迁往香港,惟仍念念不忘黄埔。其在香港的最大的船坞公司仍称为“香港黄埔船坞公司”,由此可见黄埔之名久已蜚声国外。 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于年6月在长洲镇设立“陆军军官学校”,即后人所通称的“黄埔军校”,而后该校学生军出师荡清了广东全省的军阀,成立国民政府,继而出师北伐,由是“黄埔”之名更高腾于全国。年12月,黄埔港并入广州港,成立广州港务局。年,“黄埔云樯”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 3四次建区两次撤销黄埔区历史久远,在唐代即有“黄埔”之名,但作为行政区出现,还是晚近的事。孙中山先生在其所著的《建国方略》实业计划里,曾有把黄埔建设成为南方大港的宏大计划,但迄未能实行。另外,民国二十四年()罗文干先生任广东治河委员兼开发黄埔商埠主任时曾初步规定:黄埔商埠由广州之东北方起,东南至番禺县界,北至莲潭圩前大路口,西至马鞍岗,全埠共占面积67.1平方公里,但后来也没有实行。 终国民政府年代,黄埔始终不算是一个行政区域,还是疏疏落落的自然村,间以几条旧式的圩市而已。而在四九年后的若干年里,在广州市的行政区划调整中,仍未有黄埔区的设置。黄埔地区仍归番禺县管辖。直至年,广州再次调整行政区划,才列有黄埔区。至今,黄埔区历经四次建区和三次撤销的历史。 第一次建区.1-.6 年1月,广州市设置黄埔区,同年7月中央政务院批复将原番禺县辖的车陂、黄村、珠村、茅岗、文冲、横沙、长洲等15个乡,共.71平方公里区域划入黄埔区。年1月黄埔区人民政府成立,管辖2个镇(东圃镇、鱼珠镇),16个乡(岑村、棠下、棠东、车陂、下沙、横沙、石宦龙、姬堂、双沙、黄村、长洲、珠村、茅岗、文冲、新塘、吉山),45个自然村。年6月25日第一次被撤销,并入广州市郊区。 第二次建区.4-.8 年全国实行城市公社化,当年4月,广州市委决定成立黄埔人民公社(区级),5月23日,广州市委撤销郊区,7月批准建立黄埔人民公社,其辖管范围包括沙河、龙洞、石牌、东圃、黄埔(大沙)、南岗、萝岗地区。同年7月黄埔人民公社更名为黄埔区人民委员会。至年8月23日,黄埔区第二次被撤销,再次并入广州市郊区。 年8月黄埔区区划情况表 办事处名称 公社名称 东圃、港湾、南岗、萝岗、庙头、五山 沙河、龙洞、石牌、东圃、黄埔、南岗、萝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次成立的黄埔区,均由于当时种种原因,先后并入广州市郊区。直至年从郊区东圃公社及萝岗公社各划出一部分地区(即现在大沙街和南岗街)以及长洲镇组成现在的黄埔区,其区域范围方得确定,即南至旧番禺县北部的长洲镇,西起鱼珠,东至东江口的南岗乡与增城县交界,北沿大田山麓与萝岗接壤,全区面积为.7平方公里。 第三次建区.11-.1 为了适应港口涉外工作和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广州市委于年2月开始筹建黄埔区,随后不久成立黄埔区革命委员会。年2月成立区临时党委会。直至年12月召开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才正式成立黄埔区党委会。年7月黄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同时产生黄埔区人民政府。至此,第三次建区才算圆满收官。筹建一个行政区竟历时7年,也堪称世界奇闻,今之视昔,也是醉了。 年3月黄埔区区划情况表 类别 名称 大队数 大队名称 公社 黄埔人民公社 8 长洲、茅岗、姬堂、横沙、下沙、文冲、双沙、深井 南岗人民公社 7 南岗、夏园、沙步、南湾、庙头、笔岗、沧联 街道 黄埔街 红山街 镇 长洲镇 这个时期的黄埔区,所辖区域也不断变化。年,黄埔区辖黄埔公社(大沙片)、南岗公社、长洲镇和黄埔街、红山街,所辖区域基本固定下来。年底,黄埔区下设3镇、3街。年1月7日夏港街成立(后又在年5月划归广州开发区管辖)。至此,黄埔区设3镇、4街。 年黄埔区各街镇区划情况表 街镇名称 行政村数 村名 南岗镇 7 庙头、南基、夏园、沙步、南岗、沧联、笔岗 大沙镇 7 双沙、文冲、下沙、横沙、茅岗、姬堂、九沙 长洲镇 2 长洲、深井 黄埔街 鱼珠街 红山街 夏港街 第四次建区.1—至今 年1月,国务院同意撤销广州市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以原黄埔区、萝岗区的行政区域为新黄埔区的行政区域。新黄埔区位于广州东南部珠江北岸(入海口),东临东莞、增城,南接番禺,西邻天河、白云,北靠从化,处于珠三角核心地域。行政面积.17平方公里,下辖14街1镇,港湾北、下沙、萝岗、火村等93个社区居委会以及红卫、凤尾等28个村委会,常住人口88.01万人。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