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沙阳志开孝义门 黎氏 姓氏概况 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黎姓尤以湖南、广东、江西等省,上述三省黎姓约占全国汉族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姓氏起源 1、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为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 2、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 3、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姓氏风范 黎景熙:北周河间郡莫县(今河北省任丘)人,善书法,知玄象,以雅好读书,著述不怠见称,官至车骑大将军。黎錞:广安人,宋代庆历进士,苏轼所作《远景楼记》中评其为:“刚而仁明,正而不阿”。黎贯:明代从化人,正德年间进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传闽稿》等文集。黎公真:元代时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拥戴,时民画其像于学舍,以表思念。黎民怀:从化(今属广东省)人,明代著名诗画家,擅长诗、书、画,时称“三绝”。黎庶昌:贵州省遵义人,清末外交家、散文家。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出使日本大臣。著有《拙尊园丛稿》,编有《续古文辞类纂》。 黎氏家训 一、执法如山,爱民如子,严以驭役,宽以恤民。不贪非礼之财,不淫非礼之色,不出非礼之言,不践非礼之径。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举止安和,毋急遽怠缓;言语诚实,毋欺妄躁率。四、长于我者,以父视之;等于我者,以兄视之;幼于我者,以子弟视之。不得以贫富而分轻重,以贵贱而别炎凉。五、见人之善扬之,见人之恶掩之。彼之于我,亦如是矣。六、宁人负我,莫要我负人;宁人欺我,莫要我欺人。更且宽厚一分,即忍辱忍气不足为耻。七、内外亲族,无论尊长同列,皆当以礼接之。毋得简傲笑谑,不恭不敬。八、用财宜节,非节非吝啬也。但得衣食祭祀婚丧宾客等诸大事无缺,不俭不丰,期于中礼。莫常博弈嬉戏,捐数日供膳之资为一夕之乐,是宜切戒。九、男子束发,女子及笄即可议婚。至期,莫贪富,莫慕贵,宜择清白世传忠厚谨饬之家,经父母同意,礼仪均行,方可嫁娶。十、倘有子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之。 黎姓图腾黎是九黎氏姓。由黑牛、耒、禾、黍合成。黍禾为九黎民族图腾,是其社会的经济特征。九黎民族的另一图腾是虎,黎通虎通狸,耕牛、鹤和结实庄稼,祈求丰收,为农耕之族。得姓始祖:丰舒。 (注: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琦,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等领导视察圣轩百家姓文化竹简)(注:山东省济南市王新文副市长视察圣轩百家姓氏文化竹简)(注:圣轩英雄山旗舰店实拍)(注:圣轩百家姓氏竹简实拍)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