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经过3年多的全球征集,共收到海内外提交的工程名称及图形标识作品个。经过网络投票,共收到有效投票张,无数优秀创意作品共同塑造了对中国火星探测的美好期盼。

“天问”源于屈原的长诗

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葛小春介绍,国家航天局将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作为行星探测的第一步,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天问”来自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长诗,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于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揽星九天!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揽星九天”图案表现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以及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字母“C”的形象。葛小春介绍,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集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了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葛小春表示,我国通过开展火星探测任务,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据介绍,国家航天局也即将启动我国火星车名称的全球征集活动。

50年前的今天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当“东方红”的音乐在太空响起

中国人便开启了迈向深空探索的征程

年初,科研人员正在厂房内测试东方红一号卫星。(图源: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以那时的技术

用望远镜看是看不见卫星的

所以科研人员就想了个办法

让这颗卫星主动去发射短波信号

然后在地面上接收这个信号

那发什么信号呢?

就是那曲《东方红》

研究所装配人员在装配“东方红乐音装置”。(图源: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它以20.MHz的频率向外发射

由地面接收站接收

再广播给百姓的收音机

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大家围坐在收音机旁收听《东方红》乐曲。(图源: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寿命只有20天

但它实际工作了28天

还把一些遥测数据

和太空探测资料返回了地面

一直到现在

东方红一号仍然在轨道上运行

当年为之奋斗的人

有的已不再年轻

有的已魂归星海

但航天精神

却成为一种基因、一种气质

印在中国航天人夜以继日的奉献里

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到“嫦娥之父”欧阳自远

一代代航天人为祖国托起无数星辰

用奋斗将梦想变为现实

他们

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4月24日

中国航天日

致敬!中国航天人!

资讯及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探月、人民网综合整理:从化微社区声明:所有权归原作者拥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