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上个月闭幕的全国两会,虽然未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出了重要部署。就县域而言,落实“六稳”“六保”,支撑在产业、核心靠项目,只有牢牢扭住项目这个“牛鼻子”、抓住产业这个“关键点”,才能稳住经济基本面,赢得发展主动权。 仪征作为宁镇扬一体化重要节点城市,一直以来都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经济工作重中之重位置,全力聚龙头项目、培百亿企业、育千亿产业,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累积“进”的因素、增添“新”的动能。正是得益于项目和产业的支撑带动,仪征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争先进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 画好路线图, 坚持以科学理念锚定产业之“路” 作为一个县级市,资源要素、空间容量相对有限,抓产业发展,既不能走粗放式、封闭式的老路,也不能盲目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更不能简单地搞产业“加减法”,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找准仪征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实现高端特色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综合考虑仪征现实基础、项目落户情况,明确了每个园区主打一个特色产业,汽车园突出汽车电子及精密配件、开发区集聚大数据及智能制造、化工园和真州镇主攻高端新材料、枣林湾突破文旅文创,构筑协调、均衡的产业空间格局,这既符合新理念、高质量发展要求,契合长三角、宁镇扬一体化战略定位,也切合仪征现阶段市情。我们坚定不移沿着既定的思路和方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特色。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仪征从化纤城到汽车城,走的就是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目前,我们正瞄准四大特色产业前延后伸,全力拉长增粗产业链条,汽车电子锚定软件控制、传感器、电子器件等高新产品,全力向军民融合领域拓展;高端新材料聚力发展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高效新能源等安全绿色业态;大数据以收集储存为基础,重点做好数据运用、关联制造文章;文旅文创依托长三角广阔市场,放大省园会和世园会效应,打响文旅品牌,做精文创产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形成汽车和高端新材料两个千亿产业,把仪征建设成为华东有影响的大数据基地和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是做高端。这次疫情的影响和冲击,让我们对产业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产业只有站在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外部冲击,在激烈的竞争中逆势而上。 我们积极抢抓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新业态蓬勃发展态势,加大调的力度,加快转的步伐,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特别在汽车产业上,主动顺应传统汽车迈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时代的趋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创造了诸多行业“第一”:世界第二条、亚洲首条汽车纳米涂层生产线投产;亚洲唯一的商用车磁弧焊接生产线落户;第一部国产汽车抬头显示器入围德国大众一级供应链。 三是做效益。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针对仪征开发强度高、但有7万多亩土地亩均税收低于1万元的实际,不简单搞关停并转,更多地是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更新、装备换新、工艺创新焕发“新生”、实现升级,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将亩均税收提高到15万元以上。 近几年,我们每年实施万以上技改项目不少于30个,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50个,通过技术改造和腾笼换鸟,一些低效企业产出效益实现了成倍式增长,目前已累计整治低效用地1.5万亩。 垒好压舱石, 坚持以品质项目夯实发展之“基” 大项目是稳的压舱石、进的推进器。如何有效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县域发展必须回答好的课题。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始终专注大项目、服务大项目、推进大项目,项目数量质量、建设效率效果都实现了“双突破”。 一是拿出招引“硬招数”。招商引资任务重、难度大,关键看谁看得准、抓得实。我们坚决不盲从、不跟风、不搞大呼隆,务实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每年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0个,成功引进了总投资亿元的大众整车二期、亿元的腾讯数据中心、亿元的中星北斗、亿元的万有文旅、61.4亿元的质子治疗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四大特色产业都有百亿项目支撑的发展格局。 特别是今年以来,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积极上门拜访企业、对接项目,与招商局工业集团、中国移动、同驭汽车电子、郑煤机等进行了项目洽谈,总投资亿元的移动数据中心、15亿元的中兴派能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户。 二是提升准入“含金量”。坚决摒弃“是菜都往篮里装”的传统思维,把招商重点放在品质项目、高端项目、特色项目、重大项目“四类项目”上,严把产业层次、投资强度、产出能力、要素条件“四道关口”,设立了新供地项目亩均固投、开票、税收分别不低于万元、万元、20万元的准入标准,凡是低产出低效益的坚决不上,凡有安全和环保风险的坚决不要,从源头上保证项目质量层次。 三是跑出推进“加速度”。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项目达效快,发展就有后劲、有支撑。我们按照“亿元项目一年投产、重大项目形成阶段标志”要求,突出签约、开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坚持以每年4月、10月两次集中开工为节点,倒逼项目快推进、早见效,前后两年共四轮集中开工的个亿元产业项目,基本都实现了真开工、不停工,超过50个项目已竣工投产。腾讯数据中心从签约到施工、再到厂房封顶、最后到部分投用,跑出了“四个百日”的建设加速度。 栽好梧桐树, 坚持以专业载体聚起集群之“势” 平台载体是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没有好的平台,既引不来项目,更留不住投资。我们立足县域实际,不求大但求精,不求全但求特,因需而宜建载体、筑平台、引机构,着力构筑项目集聚“强磁场”。 一是高水准建设专业园区。园区建设决不是盲目铺摊子,而是要走集约高效之路。我们借助“一区多园”整合契机,把牢经济开发区这个龙头,统筹推进汽车园、化工园、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更加突出专业化思路,规划打造0亩的大数据、亩的军民融合、亩的汽车电子等专业园,为项目落户提供优质“跑道”。 目前,汽车电子产业园一期本月将正式投用,届时将成为全省首家汽车电子领域专业园区;大数据产业园在两年时间内,已落户腾讯云、电信云、中星北斗遥感卫星、移动数据中心、梓潇数据中心等一批有体量有特色的项目,一个华东地区颇具影响的大数据基地呼之欲出。 二是高标准配强公共平台。过去,我们谈平台载体,更多的是将目光放在园区建设和环境打造上,但发展汽车电子、数据运用等“高新尖”产业,企业对有没有完备的公共服务平台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