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9/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一直喜欢乡村生活的珊珊三丫头,在一个空闲日子,去了广州从化的麻村“趁墟”,(前面有介绍乡村“趁墟”的文章《在广州乡村“趁墟”,不是天天开市,游客:充满情怀与回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除了重新感受了小时候“趁墟”的快乐,还收获许多的农产品,更意外品尝到乡村的一种美食:用“簸箕”蒸制的肠粉。在麻村“趁墟”的那天,因为珊珊三丫头到达的时间比较早,摆摊的人还不算多,于是珊珊三丫头就决定先解决早餐问题。“墟”上可以吃早餐的地方还是有好几家,但山长水远的来到一个地方,总希望能品尝“地道”的美食。因为在珊珊三丫头的心中,能坐下来细细品味地道美食,除美味外,还可以透过美食感受当地的饮食文化,透过美食更深入体会当地人的生活状态,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走着看着,看到其中一间小食店,门口有一位阿姨站在旁边的开放厨房,用“簸箕”制作着肠粉,转动的“簸箕”一下子吸引了珊珊三丫头的目光,现场还看到许多在吃早餐的人,这时珊珊三丫头心中就有一念头:能聚人气吃东西的地方,味道都不会差。珊珊三丫头作为一个“资深”的老广,十分喜欢肠粉的味道,肠粉是早餐中的常客,通常肠粉蒸好后,外表晶莹剔透、米浆香浓、配上鲜味的酱油的便是一份好的肠粉标准,米浆香浓的感觉,此时再加上一碗生滚老火粥,吃过这样早餐,感觉一天都是美好的……在广州市区里吃肠粉,最多的是用抽屉式铁盘拉肠,偶然还会见到布拉肠,还有一家用木柜拉肠……当然,市区内也有见过用簸箕拉肠的,但并不多,而据珊珊三丫头所知,麻村附近的殷家庄就是以前“竹编”出名,这里制作肠粉的簸箕会不会是自殷家庄?用当地竹编的簸箕蒸制肠粉,会不会特别?有机会遇见,决定一试。进入小店,店面明显要比市区的店铺面积大,一边是开放的厨房,另一边是吃东西的餐桌,来的客人比较多,餐桌还摆出了屋外。店内说不上什么装修,有茶水提供。珊珊三丫头点了肠粉和生滚猪红粥,因为都是新鲜现做的,所以需要等候。等候的时间,珊珊三丫头就到一边看阿姨是如何用“簸箕”蒸制肠粉。只见阿姨非常熟练的先把适量米浆倒入竹制的“簸箕”内,再根据客人点餐加上蛋、肉等,在“簸箕”内摊开后放入烧滚的锅内蒸,一会儿就取出“簸箕”,然后用刮片沿“簸箕”周围刮一圈,把粉剥下卷成条,再切断几段,上盘后加上油和酱油,一碟肠粉就制作完成了。当一碟“簸箕”肠粉和生滚的猪红粥送到了珊珊三丫头面前,一股米香味扑面而来,眼前的“簸箕”肠粉厚簿均匀,尝了一品,肠粉是有韧性的,爽滑,最关键的是能吃到一种米香味,珊珊三丫头最喜欢这里酱油,是使用原味的原支装的酱油,这与平时在市区吃肠粉时的重新调味酱油完全不同。再试一口生滚的猪红粥,粥的浓稠刚好,猪红非常滑,很明显的是吃着有妈妈做的家常的味道。最后,结账花费总共是六元。吃完乡村里“原味”的早餐后,感觉美好的一天开始了。珊珊三丫头将继续在麻村的“趁墟”。未来的的日子,当珊珊三丫头走进乡村时,除了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