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除了黄埔区外,广州其他各区纷纷召开党代会,除了选举新一届区委班子外,各区都在会上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除了保证GDP增长达到一定目标外,各区还表示要实现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而且更注重生态环境、文明环境的建设。广州参考小编进行了梳理,未来5年,无论生活在哪个区,你的生活都将发生很大变化。未来5年各区GDP的目标是这样的 GDP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除了荔湾和越秀比较“低调”未公布、黄埔尚未召开外,其他各区都在会上定下了未来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 比如,天河的目标是GDP将达到亿元左右,南沙五年后的目标是接近天河目前的经济体量———努力达到亿。 未来5年各区民生目标是这样的除了GDP这个硬性目标外,各区在交通、教育、环境等民生问题上也提出了一系列目标: 天河区:打造国内一流宜居宜业城区到年,天河地区生产总值达亿元左右,打造国内一流宜居宜业城区,成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和标志。同时,天河将在东北部新建一批优质中学,在西南部调整优化一批小学,高标准建设5所以上示范性高中。 (广州日报记者苏俊杰摄) 越秀区:加快中央文化商务区建设 今后五年越秀区将优化“一核三带四区”产业空间布局,强化综合服务、文化引领、创新先导、商贸中心、交通枢纽功能,聚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努力把越秀建设成为广州“中央文化商务区、创新发展先行区、品质城市示范区”,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上新水平。 (广州日报记者王燕摄) 荔湾区:打造民生幸福中心城区用五年时间,围绕广州市“枢纽型网络城市”目标,基本建成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推进南北片区深度融合,建设传统文化商业活化提升区、白鹅潭中心商务区、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区“三大发展平台”,加快完善市政交通网络,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建设产业集聚、环境友好、文化精致、城区融合、民生幸福的广州中心城区。 (广州日报记者骆昌威摄) 海珠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今后五年要坚持创新引领、高端发展、生态立区,着力建设创新之区、国际商贸交往中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文化名区、幸福美丽海珠,奋力开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努力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走在前列。 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明显改善,民主法治扎实推进。 (广州日报记者苏俊杰摄) 白云区: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白云区五年来共投入民生事业亿元,年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以上。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建设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田心、小坪、陈田3个“城中村”改造前期工作已推进。白云将加快建设航空、交通、创新“三大区域枢纽”,重点发展临空产业,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总部集聚区,依托“机场、铁路、公路”立体交通优势,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番禺区:交通、环境一样都大力推进未来5年,番禺将推进广州大道洛溪大桥至广州南站段快捷化改造,在环境建设和民生方面,推进尖峰山、大象岗森林公园、草河湿地公园建设。同时,接下来将抢抓广州建设“三大战略枢纽”、“三中心一体系”和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战略机遇,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 (广州日报记者杨耀烨摄) 南沙区:城市副中心格局初步形成预计到年,南沙GDP确保在年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带动全区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自贸试验区建设走在前列;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格局初步形成;综合服务枢纽功能显著增强。 (广州日报记者乔军伟摄) 花都区:实施“航空枢纽+”战略实施“航空枢纽+”战略,增强集聚功能,强化创新驱动、突出开放引领、彰显绿色宜居、实现协调共享,建设国际空铁枢纽、高端产业基地、休闲旅游绿港、幸福美丽花都,努力把花都打造成为创新创业创造宜居宜业的枢纽型幸福美丽花都。 (广州日报记者黎旭阳摄) 从化区:打造都市生态圈未来五年将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特色发展,加快把从化建设成为广州的都市生态圈,把流溪河流域打造成集生态休闲旅游、岭南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经济带、创新带、景观带;要加快把从化建设成为广州的创新集结地。 增城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今后五年,增城必须以高效便捷的交通现代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现代化、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一体化的城市建设现代化为重要驱动力,发挥自身生态优势,彰显生态特色,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徐梅花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