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报告

从化温泉龙桥村草塘社

惊现一群行走的鱼虾蟹

哈哈哈

其实这是

从化非遗“一区一品”项目

水族舞

从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多,“发源”于温泉镇龙桥村草塘社的水族舞,就是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说,自带“鱼跃龙门”祝福光环的从化水族舞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水族舞的传说

草塘社因多处地方辟有水塘,周围长满丰美的水草,草塘社的地貌又恰似一条鲤鱼状,在清朝乾隆年间,当地村民就有表演以鱼、虾、蟹为主体的水族舞队伍,逐渐形成了这一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而水族舞又被当地人称为“鲤鱼舞”。

水族舞色彩丰富,形式多样

以前常在夜晚表演欢庆,鲤鱼为竹扎纸糊而成,在鱼腹内安上点燃的蜡烛使之透亮,配以轻盈跳跃的“鱼灯舞”,众星捧月地衬托出“鳌鱼”的昂藏气势,又增加水族舞的层次感,水族舞独特的舞蹈编排营造出富有神话色彩的意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过不断琢磨、整理,草塘社村民对水族舞的道具和表演形式反复修改而完善起来,道具设计得更加精美,更加便于在广场等场所舞耍、表演。

每年大年三十到元宵节,全村男女老少都会从家里出来看“舞鲤鱼”,先点上香烛祭祀先人,燃放鞭炮后,村里的壮汉会将精心编制好的“鲤鱼”排成长龙,其他村民则会敲起锣打起鼓,在村长的带领下,由“龙珠”引领,先去村里的祠堂“走四门”,祭祀祖先,边舞边从祠堂的四面进出,寓意四方广进财源,然后再去村里各家各户的门前舞耍,祈求丰收纳福,场面非常热闹、壮观。

舞蹈为何模仿鱼、虾、蟹?

原来有段古!

从化水族舞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多年前,从化市温泉镇草塘村黎姓村民于清朝乾隆年间自从化县江埔街和睦村迁至现在的草塘社。

草塘社坐落于流溪河畔,当年流溪河发大水,村里迎来了一条红色的鲤鱼,这条鲤鱼游到村里就不走了。相传当时村民围过来看。大家都觉得这条鲤鱼肯定是神明的化身,纷纷拿祭祀品来拜祭它。后来,洪水果然退了。为了纪念这条红色鲤鱼,村民们为它编了一段舞蹈,这就是水族舞的雏形。

水族舞的表演一般按四个乐章进行:

一是“鱼游春水”,成群结队的鱼虾蟹在“龙珠”的引领下,自由自在地畅游,寓意风调雨顺、娱乐升平;

二是“鱼跃龙门”,大小鱼群在激昂的鼓乐声中,追波逐浪、欢腾起舞,欢快地游向龙门,跃过龙门,寓意财源滚滚,旺村旺民;

三是“鱼虾嬉戏”,群鱼欢舞,时分时合,一会儿鳌鱼发威,一会儿螃蟹横行,一会儿虾蟹角逐;

四是“鱼乐升平”,随着刚柔相济的鼓乐声,鱼群的舞动时而潇洒刚劲,时而娴静抒情。

近百人参与的水族舞,优美热烈,情绪激昂,气势磅礴,整个场面寓意着五福临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如意吉祥,给人一种温馨和美的享受。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掌握水族舞道具编织技术的村民越来越少。年出生,接触水族舞数十年的的黎锐培,成了村里仅剩不多编织技艺纯熟的村民之一,并于年被评定为广州市级非遗项目《从化水族舞》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让从化水族舞更好地传承下去,从化选择了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作为传承的阵地,自编校本教材用于日常教学,并且聘请黎锐培定期到校开班授课。

▲▼黎锐培老人授课中

“我希望把这门技艺传下去,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为水族舞的传承尽一份力。”黎锐培说。

文/记者罗文龙

网络编辑/刘芳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母亲节,您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是?……(打开有惊喜喔)

好仙!西塘不只有童话,还有彩蝶翩翩!

吃杨梅啦!良口镇第十四届杨梅节5月12日开幕,亩杨梅让你吃个够!

第三季《中国新歌声》从化赛区总决赛结果出炉!

从化公办幼儿园招生即将开始!最全的报名指南在这里!

更多精彩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