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先问问大家, 看过“掷彩门”的举手! 每年春节期间, 掷彩门这一富有传统特色的 民间喜庆活动都会在我区各地上演, 乡村处处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 大年初十,江埔街江埔村举办掷彩门活动,吸引了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进行直播,广州广播电视台G4出动进行采访报道。 ▲G4出动记者采访 ●●● ▲直播截图 “掷彩门”到底 藏了什么学问呢? “彩门”对从化人来说寓意着“彩数”“好彩”,该习俗主要流传于从化的街口街、城郊街、江埔街、温泉镇、太平镇、良口镇。每年正月元宵节前后,从化各处乡村皆举行“掷彩门”活动,除村中民众欢聚庆贺外,亲戚朋友和邻近区县的群众也前来观赏。 年9月,“掷彩门”列入从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6月,列入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8月,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那江埔村的掷彩门活动又有何魅力, 竟能吸引众多媒体前来探秘? 从化发布记者走进了江埔村, 全天候体验了这一传统民俗特色活动。 点睛 上午10点,江埔村里锣鼓喧嚣,一旁的红、黄、黑三头醒狮蓄势待发。 据江埔村负责人介绍,三头醒狮是今年新增的狮头,凡是新购买狮头都必定会进行开光及点晴的仪式,以示一路顺利吉祥。 拜祭祖祠 拜祭祖祠 是掷彩门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天, 村里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身穿不同颜色的古装, 寓意福禄寿三星, 带领大家拜门楼、拜祠堂。 跟随三位老人之后的分别是 彩门、花炮、烧猪等物品 以及身穿大红衣的妇女, 她们手拿柏叶、柚子等 寓意五谷丰登的摆盘尾随, 最后是三头醒狮护送。 在锣鼓声中, 大家来到江埔村门楼前和祖祠 进行拜祭,现场喜庆热闹。 千叟宴 当天,江埔村各家各户都准备好了美酒佳肴等待亲朋好友的到来。“谁家亲朋好友来得多,就寓意得到更多的祝福。”江埔村负责人说。 当天下午,村里还进行了“千叟宴”。千叟宴寓意着敬老爱老,村里60岁以上老人齐聚一堂,在祠堂前免费享用大餐。祠堂里座无虚席,长者在这里吃饭畅饮,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除了千叟宴, 江埔村的舞蹈队也来到现场助兴。 队员们舞姿轻盈,步步生风, 令在场观众不禁拍掌叫好。 掷彩门、放土炮 说到重头戏 必定是掷彩门和放土炮了 江埔村的“掷彩门”活动 原来“有段古” “掷彩门”文化遗产传承人邝锦洪说,据该村村志记载,从明朝“洪武二年”开始就有掷彩门了。 相传古代邝太公举家从城郊街大墩村搬到大江埔村,搭茅棚养鸭,连遭瘟疫,年年亏损。一年春节,太公买了炮竹准备过年,因担心安全问题,将炮竹装进篮子挂在屋外的荔枝树上。谁知贪玩的小孩好动贪玩,用炮竹投掷,把菜篮里的鞭炮点燃烧尽。太公本非常生气,然而当年的鸭乸下蛋多了,家中添丁,生活也好转了。太公隐觉好事似与点燃竹篮炮竹有关,于是在第二年春节时如法炮制,果然兴旺依旧,甚至连当时流行的瘟疫也绕门远走。太公遂将此相告他人。全村家家户户模仿,都认为这个做法会带来好运,自此掷彩门习俗在大江埔村乃至附近地区流行开来。 ▲制作彩门 晚上8时左右, “掷彩门”正式开始。 醒狮列队绕村欢舞, 沿途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祠堂前人山人海。 “彩门”在祠堂祭拜过后, 由村里年轻人夹道护送, 从古祠抬出。 在欢快热闹的锣鼓声中,“彩门”徐徐升起。今年江埔村有12个彩门、3个土炮(又称猪笼炮)。12个彩门寓意12生肖,3个土炮寓意福禄寿吉祥如意。 “彩门”被挂上后, 小伙子们卯足力, 拿起手中鞭炮用力掷向高处, 一道道光弧随着欢快的鞭炮声 飞向高处的“彩门”。 被掷中的彩门旋转着喷射, 如同火树银花一样灿烂夺目, 引得围观的观众阵阵赞叹。 掷中彩门的村民被视为 新年会行好运的幸运儿, 也会被当场奖励一个数字可观的 新年利是。 掷彩门的精彩之处说也说不完 而烧土炮也不逊色哦~ 土炮也叫“猪笼炮” 跟彩门不一样,长这样↓ “土炮”是用十多条两米左右长的竹子扎成,竖起像一支大土炮,土炮周围装上几层的火药筒: “土炮”第一层是四筒大花,能发射两丈多远的火花并能叫出嘟嘟的响声; 第二层是六筒二花,与大花的效果减半; 第三层是数支柳花,火光似柳枝; 第四层是数个飞越,会发出“咄咄”的声音,能分两次高飞; 第五层即顶端为炮头,装有一个篾圈,当炮声巨响篾圈飞高落地时,谁拾到,谁当年有福。 现场观众有什么感受? 三个字: 太!兴!奋! “从化过年挺有年味的,这样的节庆活动很有气氛,我们都看得很兴奋呢!”来自湖南的李先生听闻大江埔村的掷彩门活动很精彩,特意跟朋友组队过来观赏。 “好嗨哟”~ 各位街坊有机会的话, 一定要到现场感受一下 掷彩门这项传统活动的魅力哦! (不好看算我输) 文:记者黄利谊 图:记者邝健华黄利谊 网络编辑:刘芳 审核:谢艺诗 (本文由“广州从化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