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黄海开讲座。 “从市区前来支援从化的村社法律顾问,几乎都不懂粤语或者当地土话,加上不了解农村实际、风俗民情,接触到的纠纷类型也不熟悉,因此全面铺开法律顾问进村社工作的第一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近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司法局副局长利颖瑜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针对出现的问题,从化区司法局及时进村入户展开调研并调整思路,从语言关入手,强化监督管理,及时清退考核不适合开展工作的法律顾问。自去年3月至今,该区群众对法律顾问的满意度快速上升至95%以上。 懂方言的律师受群众欢迎 为大力推进广东省政府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广州市从化区当年3月迅速在个村(社区)全面铺开律师进驻村(社区)工作。由于从化区地处偏僻,且本地律师缺口较大,从化从广州市区的律所协调了一批有热情的律师支援工作。然而,司法局和律师、社区干部等在探索中开展工作一年余,群众对法律顾问的知晓率却并不高。 为此,从化区司法局主要负责人分别组成多个工作组进行包片调研。“可以说我们真的是用脚步去丈量了个村居。”从化司法局副调研员张锦娣告诉记者,“从化地区的语言构成比较复杂,既有粤语白话,又有客家话,还有一些当地文化交融衍生的洞话、土话等。外地来的驻村律师与当地村民的沟通交流障碍,就像给双方砌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利颖瑜说,前来支援的律师常年驻点城区,不了解农村实际,不熟悉农村风俗民情,接触到的纠纷、案件类型等也有很大不同。而律师进村居后群众不知道或者不清楚律师的来意,律师对具体怎么开展工作,也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年全区的村社法律顾问工作推进得并不理想。 为此,从化区司法局重新调整了工作部署。“为了保证法律顾问的业务水平,我们制定了严格的遴选机制。”从化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称,从年开始,该局在任用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中,严字当头,通过广州市律师协会向全广州的律师进行公开招聘,对报名参加从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律师进行严格挑选。 “为了让律师更好更快融入基层,提高服务质量,能用粤语交流、熟悉农村事务乡情民情的从化籍律师成了香饽饽。”利颖瑜告诉记者,该局从全市报名的余名律师中,对照从化基层实际优中选优,挑选了42人,联合当地律师,充实到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队伍中。 挂点街口街道建云西社区的律师黄海,是一名刚刚大学毕业4年的年轻律师。他来自客家地区,大学期间学会了粤语,因此,在服务村社居民的时候全然没有语言障碍,普通话、粤语和客家话可以自由“切换频道”。今年以来,他已经陆续接受群众关于婚育家庭、继承权等问题的咨询10余次,更是针对近期的治安形势,开设了几次防诈骗等专题法治讲座,且受众大多是在家的退休老人。 指引村民遇难事儿找律师 “调研中我们发现,群众对法律顾问的知晓率较低,即使知道村里有律师,但却并不清楚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为此,从化司法局着手搭建“沟通桥”,印制了大量宣传手册,且逢有普法宣传等,必然辟出专门的版面介绍“村居法律顾问怎么联系?能为你做些什么”,指引村民遇到纠纷难事儿找律师。 年开始,从化司法局编印了大量《村社法律顾问工作手册》,分门别类,详细明确了司法局、司法所、村委会和律师的工作要求,实行量化考核。“律师要做什么、怎么做,一目了然。不再守株待兔等待群众上门咨询求助,而是主动到村里了解民情。”鳌头镇西塘村的法律顾问刘世红律师说。 律师张志伟目前挂点鳌头镇的中塘村、务丰村、象新村、石咀村担任村社法律顾问。“刚开始做村居法律顾问时,在村里值班的时候经常是坐了一整天都没有一个咨询的村民。虽然村里有告示,但村民比较少去村委,除非遇到特别重大的事件才会去村委寻求帮忙。村委干部的传达也不可能具体通知到每一位村民,所以真正知道有免费的村居法律顾问的村民还比较少。”张志伟说。 去年以来,为打开工作局面,张志伟在自己的车上张贴了村居法律顾问标语和自己的联系电话。“没有村民过来咨询的时候,我就开着车在村子里到处转作宣传,村民看到我的车贴的标语就知道有免费村居法律顾问,还会互相转告,慢慢地咨询法律问题的电话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村民学会走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采用上访、吵架、暴力等方式来解决。” 为了方便与群众沟通联系,法律顾问全部加入了服务所在村(社区)的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监管制度,要求司法所每月一次对所属村、社区开展考核评分。”利颖瑜说,按照市局建立的季度检查和年度检查机制,区司法局认真完成了今年前三个季度、每季度抽查30%以上的村(社区)的实地检查,并形成考核记录和通报文件,报送到各镇(街)、村(社区)、律师事务所。 律师张志伟帮助群众调解土地纠纷问题。 驻村律师助力村居建设 年7月,为推进最美乡村建设、引进大型投资项目,鳌头镇西塘村集体开发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参照国家粮食收购价,以每亩斤稻谷的价钱租用了余户村民约亩的零散土地。可到年底,就在西塘村委进行紧锣密鼓地招商,并与拟投资1.3亿元的昆虫王国项目达成意向时,有两户村民反悔了。他们不声不响跑到区信访局投诉称自己是被迫出租。 区信访局将情况转交鳌头司法所处理。驻村律师刘世红与司法所副所长肖琳对该事件进行联合调查,发现被迫一事子虚乌有,遂联系投诉的农户做思想工作,但在电话约好的时间上门却吃了闭门羹,对方避而不见。刘世红和肖琳并未放弃,进而通过电话反复与之沟通。 在他们的耐心说理后,两位村民打消了反悔的念头。这件事情中既生气又委屈的西塘村党支部陈书记从此就把刘世红给“看住”了,村委各种开发建设项目的合同审查、配合政府主要工作进行政策、法律的宣传等工作,全部交给了刘世红。 “刘律师确实帮助村里解决了很多问题,还积极参与村民间纠纷调解。”陈书记表示,村民们都是一个姓的同宗兄弟,双方发生矛盾的时候,村干部很容易被误导偏袒某一方,因此不方便出面说些什么。而刘世红不同,她是一个跟谁都不沾亲带故的客观第三方,又拥有专业法律知识,站出来说理,大家都容易接受。 从以前的“水土不服”,到如今村委、村民与法律顾问之间形成无缝对接,一组来自综治维稳方面的数据显示,从化区各镇街综治维稳中心调解的案件数由年的件下降到年的件,同比下降6.6%;法律援助案件由年的件下降到年到件。 邓新建 邓君 李博文 (编辑常鑫) 本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