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撰稿:规划三所李艳青 审核:规划三所何政康、司徒轩伦 日期:年2月22日 点状供地是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保障乡村产业用地的重要举措。目前,广东省点状供地政策已经在多个地方落地见效。从化区也正在进行乡村振兴“点状供地”试点,解决乡村旅游用地问题。同时,以此作为广东省实施的第一个乡村振兴“点状供地”改革试点,形成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也多次到西和万花风情小镇考察点状供地的相关情况。 本项目为坐落于广州市从化区西和万花风情小镇核心区的广州和营天下田园综合体,距从化区中心9公里,与温泉镇接壤,北至宝趣玫瑰园、南临广州绿道、西至红周街、东至明华园艺,红周街是其对外联系的主干道。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85亩,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为21.31亩,生态保留地为.54亩,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需办理农转用手续的用地面积为21.28亩。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森林康养酒店、休闲度假屋、研学住宿区、研学课堂等。 本项目已申报国家5C营地,已列入广东省十三五营地计划,是广州市重点项目,同时也是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广东生态学院、广东药科大学健康学院与广东研学旅行协会培训学院基地。 项目以打造中国首席研学旅行与亲子营地为目标,集研学教育、亲子休闲、营地体验、文创农业为主要特色,是结合科普大自然、森林学堂、农耕研学、亲子旅游、运动休闲和野奢度假等内容的研学教育基地。项目还坚持以花卉农业为基础,以发展旅游带旺花卉农业产业为前提,拓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发展康养项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农村集体土地资产价值逐渐显现,很多的房地产企业将视野转向农村或集镇,尤其是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产业的投资领域。但由于项目用地土地用途、权属的复杂多样性,项目用地的审批流程复杂、用地成本高等使项目的落地周期较长等原因,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因为用地指标未能解决,不少乡村旅游项目迟迟得不到落地。在此背景下,“点状供地”作为创新的供地模式应运而生。 本次点状供地试点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支持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解决用地指标问题。 2.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衔接上级规划及相关规划。 3.简化用地审批流程,缩短项目落地周期。 (一)放眼全局、统筹规划 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同时赋予了村庄规划“多规合一”的属性。年12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振兴产业的通知》(粤自然资规字﹝﹞7号),提出“点状供地”需要衔接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用地规模指标。若点状供地项目选址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未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的,可通过编制村庄规划合理调整优化用地布局。 由于本项目选址位置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因此,为保证项目落地,明确城乡规划管理的要求,城郊街道办事处通过“多规合一”的手段统筹规划,组织编制了《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西河村、光联村和红旗村村庄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将项目选定永久性建设用地明确为拟做点状供地的调入地块,用地性质规划为经营性建设用地。 (二)方案先行、规划保障 为了满足项目和规划的一致性,本次点状供地要求企业先行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分局多次和企业沟通建设地块的选址,确保选址满足《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点状供地的通知》(穗国土规划字﹝﹞号)和《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振兴产业的通知》(粤自然资规字﹝﹞7号)的选址要求。 《规划》将项目选定永久性建设用地范围纳入村庄发展用地。 (三)刚柔相济、精准利用 项目实行“控制指标条件”+“实施方案”供地。在《规划》中基于精准开发、精准利用原则,仅对点状供地项目高度和建筑面积进行控制,更加细致的控制指标在实施方案中体现。同时还采取告知承诺制明确不得改变农用地性质、不得撂荒等使用限制条件。 (四)联席联动,层级统筹 本项目为了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责任分工明确,形成了职责清晰,各部门联动的工作合力。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部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城郊街道办事处、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区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林业和园林局、区水务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从化区分局、街道党工委和驻村第一书记等单位任成员,定期组织召开商议项目申报事项,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协同推进项目实施。对各有关部门责任进行明确分工,要求各司其职,组织好开发建设工作,并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工作对接,合力推进各项工作;明确城郊街道由党委书记、镇长,及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区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及区林业和园林局分管领导具体抓好落实,确保项目成功申报、顺利实施。 (五)明确来源,落实去向 本项目为了确保项目落地性,明确了资金投入来源及去向。前期的工作经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费用由城郊街道办事处申请从特色小镇建设资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资金统筹,其中工作经费包括规划用地方案编制费用、环境影响评估、交通影响评估、历史文化遗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水土保持方案等区域评估技术方案费用;产业项目范围内的建筑设计和建设费用由社会投资主体即广州和营天下田园综合体自行负责。 (一)协调避让,保障需求 通过多次协调,确保规划的建设项目严格避让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水源保护区核心区、蓄滞洪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区域。符合《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点状供地的通知》(穗国土规划字﹝﹞号)的选址要求和点状供地项目适用范围。并通过编制《规划》保障了规划建设项目及产业用地落地。 (二)灵活供地,降低成本 原来的片状供地,需要按照大范围的项目红线范围走“招拍挂”形式,拆旧复垦费用成本高昂且用地指标的程序耗时较长。采取点状供地方式进行供地后,供地方式上采取“建多少、供多少”,永久性建设用地部分的建设用地采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方式;生态保留地部分与各权属村小组签订租赁协议使用。降低了企业的用地成本并简化了程序。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光荣在考察广州和营天下田园综合体时表示,我们采取简单的,比较灵活的方式,根据农村的供地特点,我们从供地方式的创新,保证乡村振兴的用地,解决乡村振兴的地从哪里来。点状供地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 (三)一举多得,多方受益 发挥项目的直接投资和融资功能,导入品牌和项目运营。带动消费和服务业增长,推动并引领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盘活了农村的土地和环境资源,培育村民自主经营与就业,提高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通过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吸引城市青年、企业精英和公益组织入乡发展,推动农村青年、农民企业家和乡贤返乡创业,集聚一批投资经营、农文旅创客和农业技术人才,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本项目提供的就业岗位达人,其中直接就业岗位人,间接就业岗位人,带动村民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点状供地政策,帮助企业走进从化,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带动了从化区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一举多得,多方受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