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www.bdfyy999.com/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国传统德治思想及自己人生阅历的影响下,根据现实的需求,形成了自己以德为本的治国思想。朱元璋以德为本的治国思想把以民为本作为核心,把礼仪教化作为重点,把官德建设作为关键。朱元璋以德为本的思想强调道德教化,他认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厚德是人立身的根本,只有德治才能国固人安,他说:“人者国之本,德者身之本。”一、以民为本为核心明太祖朱元璋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把百姓放在了重要的地位,以民为本成为他以德治国思想的核心内容,他曾强调:“民者,国之本也”。朱元璋特别重视安民养民,认为君主的责任就是奉天安民养民,民安则国安,曾言:“凡治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朱元璋坚持安民养民,反对劳民伤财,批评秦始皇、汉武帝“好尚神仙,以求长生,疲精劳神,卒无所得”,他认为人君就应该清心寡欲、勤政爱民,不做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事,使百姓辛勤劳作,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生活。朱元璋强调敬民,他每次看《尚书》到“敬授人时”,经常感叹后世的君主不能敬天爱民,他们意识不到民与君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经常轻视百姓的利益,他感叹道:“古之帝王视民何尝敢轻!故致天下长久者以此而已。”朱元璋的以民为本的思想还体现在他的勤政爱民、忧民。朱元璋说:“自昔先王之治,必本于爱民。”他认识到要想使天下如之前大治之世一样,必须要爱民。朱元璋一生勤勤恳恳,为百姓谋取利益,他“常以勤励自勉”,他心存百姓,忧思民事,天没有亮就起床办理政务,或者半夜披衣而起,处理事务,就是为了第二天天一亮就派发出去,能够及早的处理。他回忆到:“未旦即临朝,哺时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披衣而起,或仰观天象,见一星失次,即为忧畅,或度量民事,有当速行者,即次第笔记,待旦发遣。”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办公,批阅公文直到深夜,没有休息,没有假期,也从不讲究调剂精神的文化娱乐。二、礼义教化为重点明太祖朱元璋用礼义教化来贯彻自己以德为本的治国理念,他把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他认为天下的事情有轻重缓急,但是教化必须优先,尤其是在天下初定,人心不稳的时候,他说“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坚持礼义教化为先,屡教不改辅之以刑;坚持礼义道德教化为主,政刑为辅。他说:“教化必本诸礼义,政刑岂宜先之?”他认为刑政对礼乐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说:“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他特别推崇古代的德治,曾说:“三代而上治以心,三代而下治以法。”“心”就是利用道德仁义来治理天下,它的作用无穷无尽;“法”则是利用权谋术数来治理天下,它的作用只是呈现在当时,是一种权宜之策,对社会风气也会产生重大消极影响,所以选择的时候不得不慎重。所以朱元璋坚持“平缓刑狱而天下服”。“朱元璋对教化的积极功能深信不疑”,他认为人的善恶不是永远不变,他相信通过教化一定可引导人们向善,没有不可教化之人。他说:“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附于小人”。他认为对民众应该无差别的教化,应该一视同仁对待,他说:“帝王一视同仁,岂有彼此之间?”朱元璋还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教化,认为那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习俗虽然不同,但是加以教化一定会从化,他说:“谕之以道理,彼岂有不从化者哉?”明太祖朱元璋注重对民俗的改变,除了具体的制度规定外,更加重视利用礼义教化对民俗进行影响,给民众灌输“忠孝仁义”的思想。他认为教化对民俗有着重要的作用,他说:“民俗之善恶,即教化之得失也。”他认为移风易俗,教化为本,首先必须“礼教明于朝廷”,然后“风化达于四海”。朱元璋重视对民众“忠孝仁义”的教化,指出忠孝关系:“孝者忠厚恺悌”。他对君主,官员以及百姓都做了要求,说道:“君能敬天,臣能忠君,子能孝亲,则人道立矣。”教化能够顺利实行,则人人知廉耻,人人懂谦善,那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之道,不待教而兴”三、官吏劝谕为关键官吏上承君主意志,下理日常事务,“上昭君德,下福黎民”,在国家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明太祖特别重视对官员的管理。对官吏的劝谕是朱元璋建设官僚官德的重要手段,他主要通过陪读谈话、劝说、发布诏谕等形式加强官员官德建设,希望建立起高素质的封建官僚队伍。1.加强对官员戒骄戒奢的劝诫作为一名真正的“布衣天子”,朱元璋深知得天下不易以及下层人民生活困苦,所以他以自己为标杆,为臣民树立生活节俭的榜样,劝谕百官戒骄戒奢,生活节俭。朱元璋把骄逸看作丧乱灭亡之源,告诫官员杜绝骄逸,他说:“丧乱之源由于骄逸”,尤其是作为拥有一定权力的官员,更容易滋生骄逸之心,要求官员要时刻警惕。朱元璋提倡勤俭,反对奢侈,朱元璋提出了“节俭是宝”的主张,以身作则,同时也要求大臣节俭,且一定要防微杜渐,曾说:“且奢侈之原,未有不由小至大者也。”2.要求官员尽职爱民官员作为国家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对国家的治理起着重大作用。朱元璋特别在意官员是否尽职爱民,在对官员的管理中一直要求官员尽职爱民,他告诫官员君、官、民是一体的,他曾说:“君民一体,民既不能安其生,君亦岂能独安厥位乎?”朱元璋要求官员一定要有恤民之心,说道:“食禄者知所以恤民”。朱元璋认为官员应该教化百姓,重视政教,不修政教者就是失职:“坐享民供而不修政教,亦岂职分之当为?”朱元璋对官德做出区分,曾说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者一律不用,但是他认为人的德性不是永远不变的,知错就改也可任用,说道:“若有过能改,则志乎善者,可以录用”,朱元璋特别注意榜样的示范作用,告诫官员一定要为百姓做好表率作用,只有官员以身作则,百姓才会听从教化,“民率视己以为则,己身不正,民将何法。”朱元璋要求官员的尽职爱民,一定要落到实处,要求官员劝科农桑,保证百姓足食,曾言:“朕屡敕有司劝课农桑……庶使民得足食,野无饿夫。其有未备之处,宜皆举行。”3.要求官员一定得尽忠尽孝忠孝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主要内容之一,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维系和巩固统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封建帝王的朱元璋同样特别强调官员的忠孝节义,时时刻刻对官员灌输忠孝思想。朱元璋把忠孝推崇至与敬天同等的地位,他说:“圣贤之教有三,曰敬天、曰忠君、曰孝亲”。朱元璋对忠与孝的关系有着自己的认识,他在《明太祖文集》说:“非孝不忠,非忠不孝”,他认为忠离不开孝,孝离不开忠,忠和孝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对官员须既坚持忠和孝的劝谕。朱元璋认为为臣者得尽职尽忠,他特别讨厌大臣们的欺骗,他告诫百官到说“人思尽责,竭其忠诚,无有隐讳”朱元璋重视官员的自身修养,认为他们从小就应该进行忠孝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然后就能举孝廉,出任官员。结论当今,党和国家领导特别重视反腐倡廉,提倡廉政建设,大刀阔斧地进行着反腐实践活动,本文致力于明太祖的治国理念的研究。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国家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太过于一种“法”,也不能太过注重“德”,应该“德”和“法”相结合,加强官德、社会公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