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年》公众版 对未来15年的国土空间安排进行了简要解读 两条磁悬浮高速首次浮出水面 规划提出 省域空间内将预留纵横两条高速磁悬浮廊道 分别是纵向的京港澳高速磁悬浮 以及横向沿海的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廊道 值得注意的是 广州作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以及华南最大的交通枢纽 成为了两大高速通道的会师之地 未来出行将更方便 《规划》中提出,到年,全省常住人口规模为1.3亿人,城镇化水平约80%,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个现代化都市圈。同时预留六大重要交通廊道,其中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这也是广东首次明确提出两大磁悬浮高速通道的构想。图源:摄图网(ID:) 广东将预留两大磁悬浮通道 《规划》还提出,预留六大重要廊道,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粤北至沿海经济带高快速铁路、琼州海峡通道、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北部生态发展区高快速铁路。 备受瞩目的两条磁悬浮高速亦首度浮出水面。从线路的走向上看,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对应的是“三横六纵两联”中的京港澳通道,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对应的是国家沿海通道。两条磁悬浮高速的交会点,同样是在广州。 沪(深)广高速磁悬浮沿海途经上海、汕尾、深圳和广州。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在广东省内则自南向北串联珠海、广州和韶关。 图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这是广东首次提出预留建设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到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此次广东提出预留建设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若实际建成,沪广两市相距约1公里,3小时以内即可通达。广州至北京约公里,如果乘坐京港澳高速磁悬浮,京广两地交往时间也仅需约3.3小时,比高铁要节省超一半时间。 图源:摄图网(ID:) 构建“”交通圈 在出行方面,《规划》提出,要构建“”交通圈,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内部形成1小时交通圈;粤港澳大湾区至粤东西北地区形成2小时交通圈;3小时通达全国、东南亚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全球主要城市。 图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要建立“三横六纵两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对接国家综合交通骨干网布局,推进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形成综合立体、能力充分、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 率先建设磁悬浮 围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一核一带一区分别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区域发展格局,规划提出,上海-汕头-汕尾-深圳-广州、北京-韶关-广州-佛山-珠海-澳门的磁悬浮线路,还有阳江-珠海-深圳高铁(赣深客专西延线)、琼州海峡通道。 图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湛江-云浮-佛山-台山也规划了高快铁路(沿海-粤北线),对接阳江-珠海-深圳高铁。云浮-阳山-新丰-河源也规划了一条高快铁路(北部线) 预留六大重要廊道 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这四个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的主核心。而汕头、汕尾、佛山、珠海等城市是规划磁浮线路的必经城市。 图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其中,上海-汕头-汕尾-深圳-广州磁悬浮,预计会率先建设广州-深圳段,预计将设置三个站点:广州东站、东莞蛤地、香蜜湖。 构建“一核两极多点” 一核:强化珠三角核心引领带动作用。 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 图源:摄图网(id) 两极:支持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培育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推动港产城有效衔接、联动协同,把东西两翼地区打造成为全省新的增长极,与珠三角沿海地区共同打造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图源:摄图网() 多支点:建设若干个重要发展支点。 增强汕尾、阳江的战略支点功能,打造珠三角产业转移承载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增强韶关、清远、云浮、河源、梅州等北部生态发展区地级市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 筑造开放活力的海洋空间 建设根据活力、魅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力争到年形成2-3个万亿级、3-4个亿级的海洋产业集群,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珠三角港口岸为核心、粤东和粤西港口岸群为两翼,引导港口集群化发展,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门户。 图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构建世界先进制造业高地 优化“一核一带一区”产业空间布局: 珠三角核心区: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优化形成“走廊+集群+平台”的网络化产业空间布局; 沿海经济带: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重点保障临海、临港产业集群和重大产业项目空间需求; 图源:摄图网() 北部生态发展区:突出生态优先、适度集聚,“据点式”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工业园。 公众咨询 公众咨询时间为2月10日—3月11日,为期30天。 公示方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