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2月15日,由广州市从化区民政局指导,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主办,广州市从化区慈善会、广州市从化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协办的“探索乡村力量”从化区乡村治理交流会暨第三期从善讲堂(岭南创新沙龙)在从化区图书馆顺利举行。活动旨在总结年从化区开展“探索乡村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计划成果,提练和交流工作经验和模式。从化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汪中芳、区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副主任陈卫星、广州市社会组织学院院长唐国平、广东保利增城从化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周立喆和相关社会组织代表参加活动。

据从化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年,在从化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联合从化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开展“探索乡村力量”从化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计划,希望实现“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效应,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治理。

项目针对从化24家乡村社会组织进行专业化培训,筛选出7个优秀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资助并提供全程陪伴,督导监测其服务项目落地实施,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套具有从化特色的乡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手册和乡村治理指标体系。

发布乡村社会组织培育操作手册

“九步法”培育乡村社会组织

在本次交流会上,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联合从化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发布了《“探索乡村力量”乡村社会组织培育操作手册——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该手册基于“探索乡村力量”从化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计划的项目经验,提炼总结出的“九步法”乡村社会组织培育手法,分别为探寻乡村社会组织、发现优势与弱点、培训与提升、挖掘需求、提出建议、讲好故事、做好一个活动、成效提炼、互助网络。

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周如南表示,近日民政部印发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年)》,加大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源向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服务项目倾斜,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从化区已提前布局,此次发布乡村社会组织培育操作手册,是广州首个,既是对前期从化实践经验的提炼,也是下一步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宝典”,有利于各社会组织、相关单位、部门学习交流,助力乡村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引领意义。

发布从化乡村社区治理指标

5大类51项指标为乡村治理“测温”

为了进一步推动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区治理格局,本次交流会同时发布了《“共建共治共享”从化区乡村社区治理指标》。该指标将从化乡村社区作为研究的焦点,探讨并制定“共建共治共享”乡村社区治理指标体系,指标以乡村党建、主体参与、内部建设、公共服务以及乡村社区活化作为衡量乡村社区治理的五个维度,全面地、系统地对乡村社区治理状况进行考察,同时分析“共建共治共享”乡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促进乡村社区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发展。

周如南表示,在构建从化乡村社区治理指标体系时,特别关心指标的“温度”,希望通过构建这套指标来作为乡村治理的“晴雨表”、“测温计”,用科学的、可量化的方式来呈现乡村治理的成果,建设“有温度”的幸福乡村。同时,他也提到,这套从化乡村社区治理指标体系不仅仅是用于从化的乡村治理创新测量,更希望它可以升级迭代,从1.0版本到2.0版本,从从化乡村社区治理指标变为全国乡村治理水平的测量指标。

激活乡村社区资源和内生动力

社区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治理“各显神通”

发布会展示了“探索乡村力量”从化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优秀案例,并为7家受资助机构颁发了“社创伙伴”称号的牌匾。

其中,从化区城郊社工站“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党群互助社项目,以活化社区党建资源,对接帮扶困难群体为目标,搭建党群互助社,形成“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机制,采用“增收帮扶计划”和“微帮扶计划”有效地做到精准扶贫,联动了17家单位及爱心商家,链接资源逾24万,精准对接帮扶户困难家庭,为15户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开展了58次助销行动,发动了人次参与助销,共助销农产品达4.8吨,为辖区15户困难农户增收约5.4万,得到社区居民群众肯定。

和美乡村木兰建——从化乡村花木兰妇女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加强培育乡村留守妇女社区社会组织,提高留守妇女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及能力,丰富留守妇女的生活与情感;协同关爱留守老人,提升老人的幸福感。目前,该项目已组建一支28人的花木兰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区服务达人次,志愿者队送达服务近人次。通过花木兰的影响,社区组建了小哪吒志愿队服务队等多支队伍,本土志愿者将近70人,营造了浓厚的社区村民互助的氛围。

“志愿力Plus+”——志愿者赋能计划,以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为工作阵地,基于地方志愿服务存在的短板问题联动当地的党员、工人高校等群组建志愿服务队,并为其开展相关志愿者赋能培训。如今在志愿服务队的努力下,能形成园区每月常规化志愿服务工作,其中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活动更是形成“每月一主题进校园”的运作模式。

志愿者为当地孩子开展假期自护培训

从化乡村社工站试点项目,则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