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需要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 初任梅州市委书记的刘日知 刘日知,年9月生,广东连平客家人,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从化县委宣传部部长、共青团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芳村区委书记、广州市委秘书长等职。年任梅州市委书记,年任梅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年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年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年1月因身体原因辞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刘日知任梅州市委书记长达八年,是梅州市年建市以来任职最久的梅州市委书记。 以下全文回顾其初任梅州时的心路历程以及当年他对建设梅州的设想和规划: “我出生、成长在粤北山城新丰,考上大学才第一次离开山区到广州,大学一毕业,又选调回山区当普通公社干部,以后镇、县、区、市里都呆过。” 年2月12日,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委书记,刘日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开场白极平淡,却让记者颇为惊奇。访问之日,恰逢刘日知从广州市委赴任梅州两个月整,我们的话题由此发端。 梅州很可能后无追兵 追兵就是标兵,但再过一段时间,梅州很可能连惟一的“追兵”也没有了,一想到这,心里沉甸甸的记者(以下简称“记”):从大都市广州来到落后山区梅州,您感受如何? 刘日知(以下简称“刘”):刚知道要来梅州时,确实感到突然,毕竟是从班子的配角一夜之间成为一个近万人口的山区大市的主要领导。来了两个月,8个县区也已经走了一遍,感到梅州山清水秀,民风淳厚,我很喜欢这里。 但是,梅州环境优美的另一面是经济欠发达。年梅州人均GDP才元,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倒数第二,现在常说,追兵就是标兵,但再过一段时间,梅州很可能连惟一的“追兵”也没有了,这是非常可怕的局面。从长远看,实现十六大定下的目标,全国平均翻两番就行了,而梅州要翻三番才行。我也是客家人,一想到这些,心里就沉甸甸的,感觉压力很大。 压力也是动力,有梅州历届班子打下的基础,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很好,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非常强烈,我有信心接好、跑好梅州发展的新一棒。 记:形势逼人啊,在两个月里,梅州有没有新的发展思路?怎么实现十六大确立的目标? 刘:我一来就组织开展12个专题调研,现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归纳起来是以“五年打基础,十年翻两番,年全面达康”为总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旅游产业化为导向,重点实施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和文化梅州的“四个梅州”发展战略。 海纳百川广借外力 山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质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差距。没有开放开明、海纳百川的心态和胸襟,实现梅州工业跨越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记:我们研究过您到梅州后的几个讲话,发现您反复强调要破除守旧观念,树立开放心态,这对梅州未来发展很重要吗? 刘:山区与发达地区发展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差距。建设开放梅州是工业梅州的重要支撑,没有开放开明、海纳百川的心态和胸襟,实现梅州工业跨越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由于长期受山区地缘的局限和传统思维的影响,部分干部群众中求全责备、谨慎过度、四平八稳的倾向相对较重,干事创业和经商办企业的大气候还不够浓,缺乏一种鼓励干部敢冲、敢拼的浓厚氛围,这些都需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破除旧习。 我们这样的山区、欠发达地区,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缺经验,更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通过扩大开放、借助外力来启动经济发展,增强经济的外向度。只要是梅州以外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经验和有利、有用的东西,都要千方百计引进来。不论产业,不论所有制,只要没有污染,只要对发展有利,就要大胆引进。 打造工业梅州 不抓工业,梅州就没有出路,这是全市上下共同的强烈愿望,是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记:梅州十年就要翻两番,任务很重,看来您所说的“工业梅州”就是梅州要走的快车道吗? 刘:确实,梅州要真正腾飞,就要摒弃等靠依赖、四平八稳的慢进式思想。梅州经济欠发达,根本原因就是工业欠发达。目前梅州工业化率只有28%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4户,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0.8:36.1:33.1,基本是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尚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而梅州实现十六大目标的根本出路也在于加快工业化。这是全市上下共同的强烈愿望,也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创造条件,加快工业化进程,就是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记:山区市搞工业,常规的路子恐怕走不通? 刘:通过多年艰苦奋斗,制约梅州工业发展的交通、能源及通信等瓶颈问题已经缓解,加快梅州工业发展的大环境、小气候已经形成。我们打算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工业园区为载体,优化投资环境为保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今年也准备搞五大举措: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深化国企改革、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县域经济。老实说,梅州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但我们具备工业低成本扩张的优势,如实施零地价、不收费等政策,我们还要利用山区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水电价压到最低,把办企业的成本压到最低。 记:建设工业梅州,马上要做的动作有哪些? 刘:梅州抓工业,首先抓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优化投资环境。梅州还将创新招商形式,充分利用中介组织招商,认真做好项目开发和储备,积极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各县区工业园区势头也很好,特别是特色工业,都有在全省乃至全国争一争二的冲劲,如丰顺计划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专业喇叭城,梅县计划建成省级覆铜板生产基地和IT产业基地,兴宁计划建成全国最大的球阀城,五华计划建成全省最大的无刷电机系列产品生产基地,蕉岭计划建成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等。 其次要抓好国企改革,让扭亏无望的特困企业和“五小”企业尽快退出市场,腾出手来扶优扶强一批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第三是以股份制和民营企业为依托,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这是增强山区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梅州也有一定基础,仅梅雁集团的TFT显示器生产线一个项目,全部投产后年总产值就可达40多亿元。 培育过16个院士 梅州培育过16个院士,我们将大力发展客家文化产业,巩固、提升梅州文教事业在全省的领先地位记:农业过去一直在梅州发展战略中分量很重,但在“四个梅州”战略中似乎没有它的位置? 刘:经过多年来成功的山区综合开发,梅州农业发展迅速,并有了较好的产业化基础。但今后抓农业也要转换脑筋,改变就农业抓农业的做法,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路子,农业发展尤其要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相适应,所以我们把农业发展作为“生态梅州”战略的重要部分。建设生态梅州就是要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把梅州建设成为粤东北的绿色屏障、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的后花园以及城里人旅游休闲的基地。 记:“轻商”虽不好,但“重文”没什么错,梅州的文教在全省都是叫得响的。 刘:讲一件事,我来梅州后,几个院士写信来,热情表示要为梅州发展发挥力量,一查才知道,梅州竟然培育过16个院士,至今健在的就有9个,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梅州人口在全省排第五,但多年以来高考录取人数每年不是第二就是第三,大学毛入学率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所以,一提梅州“文化之乡”和崇文重教的传统,总是让人肃然起敬。 最近,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广东要建设文化大省,为我们建设文化梅州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建设文化梅州,就是要高扬客家先进文化旗帜,巩固、提升梅州文化教育事业在全省领先的地位。梅州的客家文化积淀深厚,还有大批人文景观“养在深闺人未识”,我们将全力打造客都品牌,把客家文化的大量资源挖掘出来,发展客家文化旅游,发展客家文化产业,打响打好“文化牌”。 五大优势加快发展 梅州至少有五大优势,单在外华侨华人就有万之众,他们非常支持家乡建设记:建设四个梅州,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支撑,梅州现在手中有什么“底牌”呢? 刘:建设四个梅州,出发点无非是加快梅州发展,我们分析,梅州至少有五大优势:一是后发优势。梅州现在加快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少走弯路。二是环境好,山清水秀,是粤东北的生态屏障和后花园,社会治安也是全省最好的地区之一,这是当前吸引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三是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山地面积达多万公顷,煤、石灰石、锰、稀土、瓷土和铁矿储量较大,水力资源达多万千瓦时。四是有人文资源优势。梅州人民一向崇文重教,劳动力素质较高。在全国各地工作的科技人才文化人才多,他们都非常热心、关心并且支持家乡建设。五是有多万在外华侨华人,高素质、有实力的在外乡贤众多。 记:我们设想,梅州是广州对口帮扶对象,而你又是广州市委的前“管家”,是否考虑过在加快梅州发展上多搭搭广州的便车? 刘:到梅州前,我一直在广州辖区内工作,单在感情上就难以割舍,更何况有对口帮扶的便利。我们最近初定的招商引资计划中,重点就是争取对口帮扶单位广州市以及珠三角更多的资金、项目、人才转移梅州,要努力创造条件当好大城市工业的配角,力争把梅州建设成为广州的加工基地。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也热情表示要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大力支持梅州加快发展。此外,广州人对梅州山水是情有独钟的,我们年要依托广州市各大旅行社,组织万人来梅州旅游,一方面带旺梅州旅游业,另一方面也是让更多的广州人增加对梅州的感性认识,吸引他们带着对山区人民的深情来投资,来发展!(本文发表于年的南方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