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林教授 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师从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马秋华教授。曾获第五届广东羊城音乐花会青年声乐比赛专业组民族唱法第一名,第二届中国民歌大赛银奖,广东省第五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年担任新加坡国际声乐比赛评委,年担任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复赛评委。曾经在广州、深圳、香港、宁波、惠州等地举办十多场独唱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厅推出“经典.留声”柏林林民歌、歌剧与戏曲、古典诗词、电影金曲四场系列师生音乐会,主持“惠东渔歌”教学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参与省级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出版演唱专辑《月圆花好》、《不辞长作岭南人》等,MV《美丽罗浮》《蓝蓝的大亚湾》在央视播出。 主持人:王沥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中国民族音乐教研室主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上海代代传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文化天使”、“歌乐岭南音乐工作室”负责人之一,广州市番禺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事音乐理论及钢琴演奏的教学与研究,参与及主持了多项省级、院级音乐研究课题,在各大音乐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万字,并经常受邀举办音乐艺术讲座。出版了个人专著《民歌艺术》、《中国民间音乐艺术》、《沥姐说西方音乐》、《七十回眸——赣南采茶戏名家张宇俊回忆录》,开设了致力于普及音乐、艺术与审美知识的个人 以其玲珑透剔的旋律和独特俊俏的衬词村腔而称著于全省民歌歌种之林。千百年来流传于粤东沿海闽南语系的渔港,从海陆丰地区的汕尾、甲子、碣石,沿着海岸线西传至惠东的港口等浅海作业区众多渔港。数以百计的不同旋律的曲目,展示其音乐性蕴含之丰富多采。 粤曲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粤曲脱胎于粤剧,它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长期存在着互相吸收、互相融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极为密切的关系,曲调、板式基本相同,大致包括梆子、二黄、牌子、民间说唱、小曲杂曲。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梅州地区的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 END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