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课指南 为保障师生平稳、有序、安全返校和复课,根据各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就学生、家长、教职工返校复课制定本指南。 一、学生(一)在家及上学途中1.在家测量体温,若体温异常(额温≥36.8℃,腋温≥37.3℃,以下同),医院就诊,不得带病返校上课。 2.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洗手后正确佩戴口罩。 3.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车上物品。 4.分时段回校安排 为避免全校师生扎堆进入校园,实行错峰进校园,为此,我校特安排: (1)6:50-7:05为教职员工的进校时间; (2)四年级7:15,五年级7:20,六年级7:25进入校园;(注:5月18日起返校) (3)一年级7:30,二年级7:35,三年级7:40进入校园;(注:5月25日起返校) (4)乘坐校车第一批7:00等车,7:15到校;第二批7:15等车,7:35到校。 5.乘坐校车回校的学生,上车前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乘车回校。在乘校车返校期间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下车后由值日教师用额温枪检测体温(发现有普通发热的,通知家长接回看医生),检测后洗手进课室。 6.入校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若体温异常,通知家长带回就医。一二四五年级在校门口左侧通道进入,三六年级和教职工在校门口右侧通道进入。有序排队,间隔1米。不在校门口扎堆、聚集。 7.返校第一天,所有学生需要提供返校前14天的健康卡(或符合复课条件的穗康码等),重点人员还需要提供“解除隔离”证明材料。 8.进入学校立刻进行洗手消毒。用手触摸眼睛、鼻腔、口腔等部位之前必须先洗手。 (二)上课期间1.上课期间全程佩戴口罩。 2.教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咳嗽、打喷嚏时用弯曲的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 3.课桌椅要求单人单桌,保持间距最大化。 4.体育课减小运动量,如安排高强度的活动可以摘下口罩,但学生之间需保持足够的距离。音乐课尽量以音乐欣赏为主。 5.如学生在上课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由任课老师联系班主任,校医将异常学生带至隔离室,进行体温监测;如异常安排就医和对课室清洁消毒。 (三)课间及课外活动1.教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上厕所前后均需要洗手。 2.上下楼梯进行分流指导,各班按大课间安排的上下楼梯的进出口位置。 3.课间佩戴口罩,适当、适度活动,杜绝课间追逐打闹,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不到其他班级串门。 4.减少接触门把手、扶梯、共用教室课桌椅等,保持勤洗手、多饮水。 (四)就餐1.餐前、餐后要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2.有序排队取餐不拥挤、不闲谈,排队间距至少1米以上。 3.在食堂取餐后有序排队回课室就餐。就餐前不拿下口罩、就餐后立刻佩戴口罩。快速就餐,就餐期间不说话。就餐后由老师带 队清洗饭盒。 4.在校就餐的学生建议每天至少准备2个口罩。 (五)午休1.不混班午休。在课室午休的学生,全程佩戴口罩。 2.座位间隔至少1米。午休期间不交流。保持室内通风。 3.出现学生发热、咳嗽等症状时立即停止午休,并启动疫情防控预案相关流程。 4.暂不得在校外托管机构午休和午餐。 5.中午不在校就餐学生,下午进校时间是:1:30-1:50时段。 (六)放学1.学生放学回家不在外逗留,不接触动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校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车上物品。 2.回家摘掉口罩后马上洗手、消毒。用手触摸眼睛、鼻腔、口腔等部位之前必须先洗手。可把钥匙、书包、外套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挂在阳台上吹风。 二、家长家长应该怎么做?1.给孩子准备充足合格的口罩,建议每天2个,备2周。家长可通过穗康学生健康卡预约购买口罩。在书包里每天备2个口罩、2包纸巾、1包湿纸巾、自用水杯,在校午饭的同学准备好1个有盖的饭盒。 2.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有无身体不适(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若体温异常,应让孩子居家观察休息,及时就诊。 3.餐前餐后,督促孩子规范洗手,特别提醒孩子在用手触摸眼睛、鼻腔、口腔等部位之前必须先洗手。 4.接送孩子时正确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乘坐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5.在校道两侧接送孩子,不聚集,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6.保持家庭卫生,家里开窗通风,做好相关消毒工作。 7.督促孩子科学学习、自主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 8.向孩子宣传防控知识,教育孩子不信谣、不传谣。 9.合理安排孩子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营养、均衡饮食,食物种类丰富多样,适量多饮水。 年5月13日 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