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点击蓝字“百年广州人”,每周聊聊城中故事。 广州从化,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如今很多市民,都喜欢在假日一家大小到那里去歇息。正因为那里的自然条件好,六十年代,中央军委鉴于广州军区驻守在广州地区的原因,将从化成定为中央领导南来过冬的休养所,每年冬季,大军区副职以上的领导干部轮流南来疗养,一般一个月左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包括朱德、董必武等一批因战备疏散南来的中央领导干部,在这里先后住了一年左右。后被一些人故意说成是他们是被林彪“驱逐”出北京,放到从化来受折磨,这些话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一)分配广州21户
年10月19日,广州军区接到总参谋部一个电话,说中央下达一号命令,全国进入紧急备战。大家知道,那时中苏关系紧张,苏联百万大军陈兵边界,对中国造成威胁。军区立刻召开会议,立刻布置部队本身的任务。
忽然,司令员的秘书陈宏康跑来,请首长立刻到值班室接电话。拿起电话,才知道来电的是周总理。总理说,根据战备的形势和毛泽东的指示,先把一批老同志疏散到全国各地。给广州分配21户,有朱德、董必武、李富春、滕代远……他们在20日分乘两架飞机到广州。
总理又说,飞机到的时候,请军区主要领导前去接机,也请地方的陈郁、王首道、林李明去接,在机场吃顿便饭,饭后才到从化温泉。接着他特别交代,老同志可能要住较长时间,不同于以往冬休。他们都带有家属,另外都有工资,对他们的伙食就不必补助了。最后他说,这是广州军区一项光荣的任务,意义重大,务必做好。 朱德夫妇在从化
军区从来没有接待过这么多的高级干部,况且“文革”以来,从化的接待工作已经停止,设备等都“冷藏”了,明天就来,怎么办?在召开的党委会上,大家推荐军区一位老副司令员挂帅,由他主持接待组的工作。老副司令没有推辞,提出一名助手帮忙,助手就是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兼党委室主任李主任,他在军区时间长,与各方面关系很熟,堪当重任。
从化长久没有接待,要整理收拾起码几天,能否让首长们先在珠江宾馆住几天,再去从化。军区负责人考虑后,摇摇头说,总理对从化的情况很熟,他明确交代这批老同志下机之后直接去从化,我们就不要再请示了。
最后,军区负责人叮嘱,不要在这些老同志面前提九大的事。半年前召开的九大,有人把这些老同志称为“老机会主义分子”,受到嘲弄奚落,他们的心情肯定很不痛快。
负责人指示,一是通知广东广州有关方面,做好副食品供应工作。另外特别指示,明天飞机到后的午饭,要有海鲜,老同志们喜欢吃海鲜。办事人员立刻找来宾馆经理,研究出一个菜谱,再请负责同志过目,才定下来。
当天下午,军区司令员到从化,查看准备安排给首长们的住宅。他到广州的时间不长,对这里一起都还不熟悉,要自己再看看。在从化搞接待的有省委的一家宾馆以及军区的一个招待所,宾馆设备肯定比招待所要好,可服务却是军区的强。不过,如今宾馆也好长时间没接待过客人,设备不全不说,所有规章制度在“文革”中都被砸烂,房子也显得破旧,需要立刻整修。接待、医务、保卫,由在从化的军区专门部门一一具体落实。 朱总题字 二)24小时后落户
10月20日早上,接待人员就兵分两路,一路赴机场,做下机后的接待准备工作,还要准备午餐。另一路直奔从化,帮忙收拾房子。 突然,军区负责人接到中央的电话,说有一架飞机需推迟几天,这次先来一架。接待人员却松了一口气。因为接待组来从化才发现,收拾房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面积大,范围广。听说还有一支内卫部队在这里,立刻请他们的领导前来商量,还好,派来两个连二百多号人过来,顺利多了。 白云机场的工作也在进行,飞机来到前一个多小时,首长们都到齐了。因为地方首长没有参加接待的研究,此时军区负责人才向领导们报告。直到下午一点多,一架苏制伊尔18飞机在白云机场缓缓降落,共来了七户,他们是朱德、董必武、李富春、张鼎丞、张云逸、滕代远、陈奇涵,前面的几位都很出名,最后一名是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上将。七户都带上夫人、警卫员、秘书,再带一两个孙子。 朱老总几乎每年都要到广东温泉度假,是老熟人了。眼下的首长全是他的下级,在“文革”这个非正常时期,大家见面都格外亲切。入席后,董必武问,“怎么没见到刘坚啊?”刘坚是负责接待的老副司令的夫人,今天单位有事没有来。董老不客气了,“叫她来,就说是总司令说的!”康克清也说,叫她来,叫她来,她不来不热闹! 这个刘坚十三岁参加红军,十五岁当上红军的妇女部长,朱总司令认识了她,把她介绍给警卫营营长杨梅生,两人结婚。而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原来也是刘坚的部下,到延安才与董必武结婚,所以也是非常熟悉。刘坚最终因为工作还是没有到机场,但后来专门到从化探望这些老同志。 朱总最喜爱的是兰花
吃饭的时候,本拿出茅台酒,朱总说自己不喝,大家也表示不喝,就收起了。对今天的海鲜菜式,大家吃的相当高兴,好久没有尝过如此丰富宴席了,都赞赏不已。饭后,军区领导向首长简单汇报近来的情况,再让他们休息一下。其实,这样做,也因为让从化的部队多一点时间收拾好房子。到日已偏西时候,接送的车子在贵宾楼前一字排开,最前面两辆是警卫车,军区政委前来交代,别开急了,要保证安全!
这次开出的五部首长车,两台吉斯,三台吉姆,都是苏联进口的高级接待车。从白云机场到从化温泉,共70公里,车队不算快也不算慢,大概40公里/小时,客人们一住下,首先出动的是医务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访问,问健康的基本情况,并给他们分配医生。朱老总,董必武、李富春都是各派一名内科副主任以及一名老护士。最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带病历,看来老人们的处境不算太好,医院取病历,必须立即建立一个新的病历。医务工作者们到各家访问时,详细问他们的健康情况,立刻为首长以及他们的夫人整理出新的病历。第二天一大早,医生们各自到了首长房间,开始询问病情,开始新的治疗。 朱总和两个孙子
以前,首长们的健康都有特殊照顾。“文革”后,这些条件已被取消,或大大缩水。如今来到从化,医生们如此细心,仿佛回到当年,都十分感动。有些病人提出是否能解决些稀缺药品,事情反映到军区。军区指示,医院找,没有的话向国家医药部门提出,再没有就想法到香港去买。
周恩来预告的第二架飞机始终未来,后来,那些老同志是坐火车来的,连第一批7户共24户,大都是将军,也有些是老革命,如罗荣桓元帅的夫人等。对后入住的老同志,也立刻建立新的病历。 朱总一家
三)各种病号复杂
朱德此时84岁,患糖尿病,离不开胰岛素。还有高血压,高时去到,经常低烧,不愿走路,常常打瞌睡。负责他的内科副主任修浩川和五好护士李双莲去看望朱老总,一进门就被康大姐拉着要他们坐,见朱老总也站着,他们那儿肯坐。康大姐说,你们不坐,老总也不会坐。
给朱老总打针是个难题,他的手瘦小,血管难找,有时要看很久才能见到。但老总总给他们安慰,“别急、别急,你们打针一点也不疼。”在老总的安慰下,护士也放心地给他治疗。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老总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
那天,康大姐陪老总到了翠溪大楼,一进医务室,康大姐便说,老总来看望大家啦。医务人员立刻围上来,向朱老总问好。朱老总把拐棍挥动几下,高兴地说,“看,我又能走路了!”这里离老总住宅——松园5号有五六百米,老总竟然走到这儿,大家都非常高兴。
从此常常见到老总和夫人在清澈的流溪河畔散步,甚至走到一公里外的军区招待所,到那里和董必武聊天。董必武心脏不好,要吃花旗参。那时找花旗参可是大难题。杨梅生知道后,叫人在香港买了一斤,董必武夫妇高兴得连声道谢。 董必武
李富春被打成“二月逆流”的成员,长期心情不好,也睡不好。这时假牙坏了,吃饭都成问题。医生们立刻前往,替他做了一副新的假牙,他吃饭问题解决,觉也睡好了,终于露出了笑容。
有些老同志的病情比较复杂,便安排医院做检查。为减少他们来回路程颠簸之苦,后来还从西德进口两台机器到从化的医务室,以便保证老同志的身体检查。但得知许多老同志习惯看中医的时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每月到从化一次巡诊,还通过卫生部从罗浮山请来专门推拿的按摩师以及专门煎药的护士,每天为老同志们煎药。
冬天的从化,寒风凛凛,有时还甚至飘起稀薄的雪花。怕老同志感冒,医务室专门调来国内很少见的丙种球蛋白,给大人甚至家属的小孩都打上一支,以免传染。
在年7月26日一份十个月的工作总结中,我们看到医务人员,为这20多户老同志服务的工作量——
肌肉注射人次静脉滴注人次煎中药服心电图人次各种化验次配送住院14人做手术8人拔牙17人镶牙16人…… 董老在群众中 四)每天补贴2元5角
在从化疗养基地负责中央领导的生活和治疗,也碰到一些实际问题。如来休养的干部,都有军委拨下的生活费,但实际全部都超出。许多一住就不止一个月,超期的生活费也没人支付,只能由从化休养基地这边解决。
虽然周恩来讲了,已经有军委补贴,军区不要增加生活费。可是谁都明白,军委补贴的生活费每天只有2元5角,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军区自己定下,尽可能在这边解决问题。
军区决定,这24户中,凡是有独立厨房的十多户人家,各配一名厨师,单独起伙。其他在大楼住的,两至三户配一名厨师。至于随员,一律在饭堂就餐。从化县革委会遵照广州革委会指示,在温泉开一家特供店,对当时普通市民限制供应的三鸟水产以及糖之类的副食品,全部敞开供应。接待组长陈良顺说,“我理解就是不要浪费,注意节俭。实际上,亏空还得军区补。另外,招待所生产的水果,塘里养的鱼,就这样分到小厨房,都不算钱。北面山有野猪,我们招待所副所长是狩猎能手,带他上山总不会空手而归,老同志都喜欢吃野猪肉。我们总想,都是自己的老首长,哪能样样算钱,只要他们高兴就好!”
老干部的夫人们年纪较轻,在这里都很活跃。既然要在这里常住,大家就想法丰富一下生活,有些养起鸡来,有的三四只,有的五六只,张云逸大将的夫人养得最多,有二三十只,后期连鸡蛋都吃不完。其他的夫人在门前空地养上几只,饲料由接待组帮忙解决。有时几位夫人还上山采野菜,康克清早年打游击,认识不少品种,大家遵她为师,哪些能吃,哪些有毒,她都知道。
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属于另一种类型,董老也84岁了,她要对他照顾,又要看好刚走路的还不到一岁的小孙女,很少出去活动。人们常见到这样的景象,小孙女睡熟在床,床边是奶奶飞针走线,董老在一边看书报,三口子其乐融融。 但实话说,这批老干部是被突然安排到这里的,何时回去也不知道,生活与家里比当然是困难不少。可是既然来了,就要安心,一切听从安排。这方面,原在武装力量监察部当副部长的钟赤兵中将,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行动不便,但生性乐观,还不断找工作人员下棋。一赢就喜形于色,一输就垂头丧气,甚至血压升高。大家看此情况,暗暗商定,多让老人家赢,但又不露声色。这一来,鈡老还夸自己手气好。大家也非常高兴。
文化革命把解放以来很多好的电影,都说成“封资修”的货色,只留下“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老百姓没戏看也没办法,可老同志就不同了,有人说,“这些片子我们都能背下来了,从化不是北京,这里又不对外,是不是到军区弄点什么片子过来?”
意见很快反应到负责同志那里,他想了想,“行,出了问题我负责,你们去挑一些封存片,注意保密就是了。”这一来皆大欢喜。军区政治部有个电影发行站,有大量的国产片和进口片,挑一些看并不困难。以后每周放两次,每次两部,后来越挑越宽松,夫人们说了,“北京可没有这待遇啊!”
还有些文艺团体或体育代表团来广州,也邀请他们到温泉给老同志演出。战士杂技团蜚声中外,到温泉演出时也去了很多小演员,老同志和夫人们亲切地拉着他们的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孙辈。国家兵乓球队也在重新组建后去过表演。当时还组织大家到广州中山四路的农讲所陈列馆,也就是星火燎原馆,这是新落成的大型展览馆。为了突出两条路线斗争,突出林彪的接班人的作用,把朱德贬低。朱德前去看到那些画如此表现,用拐棍狠狠剁在地面上,众人无不感到尴尬。 董老和孙子
五)9个月朱德判若两人
为老同志服务的工作人员,有三条规定:一,保证服务品质。二,服务期间不准打私人电话。三,未经批准不准离开温泉。
三条中,后两条比较困难。这些人员都是从广州过去的,大都有家庭,有些孩子还很小,这么多的“禁令”,确实是很难贯彻。可是,当时为了教育他们,领导反复给大家做工作,使大家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比起这些老同志当年抛头颅洒热血革命的劲头,自己的困难又算啥? 医务组长刘继才,广州的妻子长期患病,两个孩子无人送幼儿园。他一狠心,把孩子带到温泉,进一间条件简陋的幼儿园。妻子就没法亲自照顾了,叮嘱单位同事帮忙。 接待组长陈良顺经常和老干部的夫人打交道,许多时候她们会诉说一些要求,陈良顺重视千方百计满足。那次,张云逸大将的夫人韩碧找他,说两个孙子老缠她要买辆自行车,没法才来找陈良顺。那个时候,自行车可是紧俏货,必须用自行车票才可以购买。单位来了票,要抓阄才能分配。陈良顺想法找到广州市革委会主任黄荣海,黄荣海特批,找到为外宾服务的广州友谊商店,解决了一辆凤凰牌。两个孩子一个十四岁、一个才十岁,得到车子之后整天在大院兜风,张老夫妇喜笑颜开。 朱德始终是老同志中最受重视的。有一天,朱总在流溪河边,看着流淌不绝的清澈河水,发出赞叹,突然提出要下河游泳。保卫组可不敢做主,朱总84岁,不能随便。考虑很久,再征求康大姐的意见,才同意朱总的要求。工作人员先在河边的岸上砌一个水泥台阶,找一个汽车内胎,准备套在朱总的身体上。朱总下水前,刘继发先下水清除水底杂物,然后为朱总套上内胎,警卫员扶他下水。刘继发的水性相当好,在前面领游,岸上专门有一个保卫干部在俯视河上情况,康大姐也在岸上“监视”着。朱老总仿佛忘记自己的年龄,双手轻柔地拨开浪花,缓缓向前,还不时欢快地叫喊。游罢上岸,握着刘继发的手,连说痛快痛快! 直到年3月,要开第四届全国人大,朱德委员长回去筹备开会。7月是朱老总离开的日子,军区领导到机场送行,朱德与9个月前来的时候判若两人。康大姐说,老总的身体比去年强多了!医务组派护士李双莲随机护送,到北京后,朱总夫妇不让她住招待所,要她来家里同吃同住。李双莲知道单位人手少,领导又给她安排新任务,只住了一天就要求回去。朱总夫妇坚决不让。朱总半开玩笑说,回去告诉你们主任,说这是我的决定,这点权力我应该还有吧! 这一留就是一周,朱总叫秘书带着李双莲坐上他的汽车,逛了许多名胜古迹,还特别嘱咐要看看北京的夜景。 到李双莲走那天,朱总叮嘱大师傅给她烙几张大饼,煮十来个鸡蛋,像叮嘱儿孙般告诉她:“火车的饭又贵又不卫生,把这些带上,在火车上慢慢吃!”李双莲双眼顿时红了,这就是威震敌胆的总司令啊!康大姐也没闲着,那时正是北京水蜜桃成熟的季节,她一下买了二百多斤,分成五筐,叫警卫员办好托运,再告诉李双莲,让从化温泉的同志都尝一尝。年李双莲结婚,次年生下一个女孩子,康大姐不知怎么也知道了,托人送来一顶漂亮的小花帽。
那年九月底,负责朱德治疗的副主任医师修浩川因公到北京,顺便拜访朱总夫妇。朱总夫妇立刻要求修浩川来家里住,修浩川说这次是公私兼顾,明天就要回东北探亲。朱总说,明天就是国庆,过了节再走!修浩川只好先搬到朱总家住,国庆那天,康大姐叫秘书用车送修浩川到天安门上。
尽管后来出了林彪事件后,有人说怪话了,丑化中央领导来南方休养的事情。当年负责接待的老李说,要弄清基本事实,一,向外地疏散在京老干部,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决定,由周总理实施的。之前虽然有战备一号命令,但根本没有谈到疏散老干的问题。二,接待这批老干部是认真的,尽了力的,接待标准只有按上面的加码,没打一点折扣。特别广大工作人员,对这批老干部都是崇敬的,谈不上歧视和刁难。 李富春和夫人蔡畅 关于“百年广州人”这是专门讲述广州历史故事的北京治疗白癜风病哪家好广西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