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份依然“亏损”的成绩单,潘浩然值得欣喜吗? 作者 卢泳志 编辑丨高岩 来源 野马财经 年是潘浩然独自掌管福晟国际的第三个年头,并且如期交上了掌权后的第三份成绩单。 4月12日,福晟国际公布了一份看起来还不错的成绩单,之所以说“还不错”,因为和去年相比,福晟国际的亏损从13.67亿元降至5.8亿元,而营业收入也增长了88.91%,达到13.67亿元。 还有一点令人欣喜的是,福晟国际年的财报是在停牌三个月后才艰难“浮出水面”,而今年福晟国际非常“守时”的发布了年的财报。 不过,尽管福晟国际经营状况虽有好转,但仍处于亏损之中。相较年,虽然亏损进一步收窄,但对于这家最先暴雷的房企来说,仍面临很大挑战。 从“黑马”到持续亏损 作为曾经行业内的“黑马”,福晟国际凭借拿地迅速的优势,一路高歌猛进,并立下力争年进入千亿阵营的目标。 年,福晟国际开始快速发展,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增加自身土地储备。数据显示,年-年,福晟国际共收购个项目,总货值高达亿元;年,全年拿地金额超亿,总货值亿元。 年1月,福晟国际成功上市,扩张之路仍在继续。截至年底,福晟总土储货值已超0亿元。 图片来源:雪球 作为福晟集团的上市平台,福晟国际后来出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冲击千亿的扩张战略。 据雪球数据显示,年—年,福晟的总负债呈逐年上升趋势。年,福晟总资产为58.61亿元,总负债为55.72亿元,负债率高达95.08%。 之后,福晟国际的经营难以改善,年归母净利润仅1.37亿元,同比大降73.27%,随后陷入持续亏损。 据年业绩数据显示,福晟集团总收入约11.65亿元,同比下降27%;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13.67亿元,由盈转亏,同比下降超10倍。 债务方面,截至年底,福晟国际流动负债.19亿元,非流动负债为17.7亿元,而银行结余及现金仅为5.82亿元。 图片来源:wind 年是潘浩然掌权的第二个完整年份,这一年福晟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88.91%;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5.8亿元,同比下降-57.59%。 期内,福晟国际物业销售收入约21.99亿元,同比增长89.90%。另外,福晟国际的盈利水平大幅改善,整体毛利率约11.14%,年这一数字为-18.11%。 截至去年年末,福晟国际在银行结余及现金约2.77亿元,难以覆盖30.09亿元短期借款。期内,福晟国际已发生逾期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借款,合计本金23.95亿元及相关应付利息3.07亿元。 和年相比,虽然福晟国际营收大增,亏损进一步收窄,但对于这家曾经的“黑马”房企来说依然任重道远。 潘伟明当初的“醉翁之意” 年,作为当时广东从化市最年轻的镇长,潘伟明毅然辞去公职,与其兄创建了广东云星集团。 十年后兄弟分家,潘伟明进入福建创办家族企业福晟集团,后收购重组当地老牌建筑国企福建六建集团。近年来依靠快速扩张、并购逐渐做大规模,成为知名闽系房企。 为了实现上市,年福晟集团开始筹划收购佑威国际,年交易达成后佑威国际将更名为福晟国际。年1月,福晟国际成功上市。不过,上市初福晟国际仅装入福晟集团旗下6个长沙项目资产。 出人意料的是,在实现了长达十年的上市梦之后,潘伟明并未将福晟集团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而是将福晟系公司划分为两个平台,一个是福晟集团,另一个便是上市平台福晟国际。 年9月之前,潘伟明、陈伟红夫妇持有福晟集团%股权以及福晟国际56.45%股权。9月初,潘伟明夫妇将福晟国际56.45%股权转让给儿子潘浩然。从此福晟集团、福晟国际变成了两个完全独立的主体,只存在关联关系。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注资,或许是因为潘伟明从一开始就只想有个上市公司,毕竟上市对整体集团的评级、贷款等都有益处。但鉴于目前港股估值太低,将资产注入福晟国际并不划算。 据了解,在潘伟明的福晟系帝国中,真正蕴藏大量资产、承担大部分业绩的是福晟集团,福晟国际仅仅是一个上市平台。截至年末,福晟集团总资产为亿元,而福晟国际总资产仅.76亿元。 另一项数据显示,截至年3月末,福晟集团拥有控制权的在建和拟建房地产开发项目共计45个,而福晟国际在上市初装入6个长沙项目资产后,直到今年上半年,才拓展到14个项目。 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潘伟明把所有的心思和希望都寄托在了福晟集团身上。 在克而瑞公布的年房企合约销售额榜单中,福晟集团以.1亿元上榜,位居第45位。当年3月,福晟集团对外公布了地产板块未来三年的目标:年销售业绩规模达到亿元,并在年进入行业前30名。 实际上,早在年,福晟集团就对外披露了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即年至年,福晟集团计划10年时间实现累计销售收入1.68万亿元,其中,地产业务8亿元,建筑业务0亿元。 按照潘伟明当初的计划,将福晟集团优质项目优先注入福晟国际,持续输血之后,可以让儿子走上一条平坦大道,结果潘伟明失算了。 年,潘浩然接手公司之后,公司7名执行董事中3位是潘氏家族成员,除其本人之外,还有潘伟明之弟潘俊钢以及弟媳吴继红,分别负责工程项目管理和财务。不过,潘、吴二人已在年3月双双辞任执行董事,公司行政总裁童文涛也在3个月后辞职。 随后,福晟集团爆发流动性危机。在世茂对福晟集团大并购中,唯有福晟国际得以保全,但也陷入了连年亏损的状态。 “接班人”的挑战和隐忧 据了解,福晟国际借壳上市之初,潘浩然就是公司执行董事。上市之后福晟国际业绩表现并不稳定,尤其是年亏损46.26亿元。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潘伟明交到儿子潘浩然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潘氏家族近年来以激进并购方式扩张,福晟系债务高企,资金链非常紧张。 由于债务承压,福晟集团的兑付开始出现问题。年底,福晟集团部分贷款逾期,叠加行业政策收紧,破产、裁员等负面消息陆续传出,福晟债务危机爆发。 压力之下,福晟集团加速不良资产与福晟国际的切割。年9月,潘伟明宣布将自己持有的福晟国际股份转给其子潘浩然,由此,潘浩然持有福晟国际56.45%股权,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二代”上台后,福晟开始寻求改变。年1月,福晟“牵手”世茂,力求实现1+1>2的战略合作关系,但事实上福晟并没有就此走出危机。 潘浩然在独自掌控福晟国际后,发布的年年报成绩并不理想。年福晟国际收入近16亿元,同比增长约27%,归母净利润为1.37亿元,同比大幅下跌超七成。 年7月,在停牌超过三个月后,福晟国际财报终于出炉。年福晟国际由盈转亏,录得净亏损13.67亿元,年净利润为1.37亿元,同比下降超10倍。 除此之外,在潘浩然掌权的三年内,福晟国际对外鲜有收购动作,仅在年准备耗资2.7亿元收购湖南利达投资,但在年主动终止。 图片来源:爱企查 不仅如此,福晟国际的债务状况更是堪忧。今年3月,因欠付本金及违约利息合计0.71亿港元,被银顺香港投资向百慕达高等法院提出清盘呈请,将于4月22日就呈请进行聆讯。 截至去年底,公司净资本负债比率.1%,违约借贷及交叉违约借贷及有关应付利息合计30.23亿元。 据爱企查显示,截至目前,福晟集团共计有股权冻结项;有被执行人记录42条;有限制高消费记录36条。 针对福晟能否顺利走出债务危机,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福晟集团目前的困局可以通过重组或者清算来解决,如果潘浩然能够面对现实并正确应对,走出困境也并非绝对没有机会。 您觉得福晟国际能扭亏为盈吗?欢迎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