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02:00随着广州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方面工作高标准起步,如何汇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率先举办乡村CEO学堂,加快打造一支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乡村发展相协调的经营人才队伍成为破题之道。近日,广州开展面向“三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第二期乡村CEO培训,该课堂希望培育一批情系桑梓、造福乡里且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三胞”乡村CEO,让他们在广州“筑梦乡野”。45名“三胞”乡村CEO学员走进了广州的多个乡村。其间,广州日报独家跟随他们访乡村、拜名师、听经验,解析在这个特别的课堂中,港澳台侨胞当乡村CEO,能为广州百千万工程带来怎样的想象空间?港澳台侨同胞走进广州乡村:创新创业要把目光投向广大乡村“马岭观花植物园投资居然有6亿元,力度真大!”“黑猪养殖原来可以这么智能化!”来自中国香港的创业青年陈润富是乡村CEO学堂的一员。课堂期间,他每天都在朋友圈分享着在广州的“乡村见闻”。作为广州市增城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主任,他既自己创业,也帮助更广大的港澳青年来穗创业,如今,他也把目光投向更广大的乡村地区。“我从事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已经4年了,感觉乡村振兴对我们大多港澳青年来说还是一个很新的领域。这次课程,让我对乡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陈润富说,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这也跟他现在服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定位不谋而合,尤其是港澳台侨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他们可以透过不一样的视角为这项工作激发出新的火花。“我们最近在为一名创业青年对接广州的资源,她之前在香港创业,做过无土栽培的项目,现在我们准备把项目落地在增城新塘,希望通过课堂,了解更多本地的乡村振兴企业和项目。”花都塱头村是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仍系统地保留了岭南特色的古建筑群和“耕读传家”的文化体系。不久前,古村中迎来了一位“新朋友”——今年4月才开放的春阳台艺文中心。在这里,学员们通过投影、数字媒体等各种装置了解塱头村的传统文化。来自中国台湾的学员李嘉琪坦言,这样规模的艺术中心在广州市都少见,能在塱头村这样一个相对远离市中心的村落见到如此大的艺文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慈幼(广州)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文常年奔走在穗港两地。年起,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感召之下,张志文在广州建立了团队,在白云区永平教育片区开展公益项目,免费给当地的一些学生提供残障康复相关领域的知识科普。“参加乡村CEO学堂能让我更加了解当前乡村振兴的政策,让我们了解未来可以做什么,怎么融入进来,把我们的想法融入国家发展当中。”他举例,课上,经验丰富、从事乡村振兴的龙头企业讲授经验,对他们有非常大的帮助,“既感受到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希望自己能够争取合作,通过大企业联动中小企业,搭建平台,共同推进乡村振兴。”课程聚焦数字技术等新产业赋能乡村:要打破信息差与当地观念相融合在为期4天的课程中,尤为注重产业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如数字供应链、文化旅游、基金园区、科技创新等可以怎样在乡村发挥功能,学员们不仅听专家介绍,更走进乡村观摩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探讨如何盘活县、镇、村资源。“这次的课程非常注重对数字技术的运用,因为数字技术能把乡村从原本的城乡生态体系中链接进一个更大的市场,我认为这也是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导师之一的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义强说。不过,在他看来,乡村CEO更大的价值不仅是在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背后有一个团队、一套机制对此进行支撑。“我们希望学员们通过培训,找到队伍、找到导师,也找到项目,最终能形成一个可以长期交流互动的有效载体。”走进增城的莲花出水农科小镇,不少学员都对智慧猪舍、黑米种植印象深刻。“通过打造新的农产品品类,带动周边农村提升收入,既是一种技术创新,也是一种模式创新,为我们拓展了新的思路。”学员陈润富感叹。课程导师、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毛杰介绍,莲花出水农科小镇希望借鉴工业园区的经验做法,通过“基金+园区”的创新模式,投资打造一系列重点农业科技产业项目。“让学员们就是希望培训之后学员们回到各自岗位,能够真正运用所学,贡献广州‘百千万工程’。”参与了闽台乡建乡创多个项目的学堂导师郑敏庆向学员们介绍了他曾参与的福建泉州晋江潘山村改造经验。他说,团队聚焦村中的三大特色产品——木雕、布袋戏和胡萝卜,进行IP设计,同时将村里的一座废弃幼儿园改造成综合性生活馆,希望能吸引年轻人返乡,让年轻人“回得来、留得住、能消费”。他认为,港澳台侨胞助力乡村振兴,一要注意打破信息差,例如如何让村民理解更前沿的新技术,二要将港澳台团队的观念与当地观念进行融合。“有时候跟村民说要改造一块地,但村民可能觉得这块地用来养兔子更实在,所以,我们还是会通过镇、村,跟村民多多交流,让他们知道我们到底想做什么。”据悉,此次广州市“百千万工程”乡村CEO学堂,让学员们走进了增城、花都、南沙等地,就是希望让他们实地了解广州乡村发展、了解“百千万工程”新机遇,并通过理论讲授、现场教学、研讨共创、案例教学等方式,帮助“三胞”将来能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推动在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市场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增进文化交流和培养引进人才等方面深化合作,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更好流动配置,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凝聚“三胞”力量、做出“三胞”贡献。数读:广州市“百千万工程”如何高标准起步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省委“”具体部署,坚持党建引领,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开局起步、夯基垒台,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成立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推出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52项。▲实施“一区一策”差异化发展,6个区开展“创先”行动,5个区开展“进位”行动。推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打造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黄埔、番禺、南沙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白云、花都、增城、从化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增强镇街综合服务功能,全市所有镇(街)、村(居)基本实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全覆盖,全市医疗集团内检验检查结果实现互认共享,花都“一元钱看病”成为基层医改的模范样本,开展“名优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培育7个典型镇,从化区太平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增城区成功入选年度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扩大种业基金规模至4.4亿元,做深做精“土特产”文章,新培育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7家,总量全省第一。高标准建设14条新乡村示范带,全市94%以上行政村达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增城区上九陂村获评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累计2镇10村、19镇村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推进广州新中轴(海珠)片区、广州火车站片区、罗冲围片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等四大重点片区城中村改造。▲做好对口帮扶协作必答题,今年以来,广梅产业园引进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25.5亿元;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三园一城”引进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近.8亿元;与湛江对口帮扶协作、肇庆4县1市对口产业协作取得初步成效。▲深化推进从化区全国唯一县域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和增城区石滩镇省级试点,推动鳌头万亩良田等农用地整理示范项目建设。▲调动各方力量,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家企业与个村成功结对;推进建筑企业结对帮扶镇村,落实公益性帮扶项目个,金额约万元;实施“双百行动”,推动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高校与省内4县(市)结对。文、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申卉见习记者:赵越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申卉见习记者:赵越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